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你问我答 > 正文

“大学生动力匮乏症”离你远吗?

核心提示:“大学生动力匮乏症”是大学生存在缺乏内在的能动性和积极状态的症状,其表现有厌学情绪滋生、降低对自身要求、思想压抑……这种病症易导致做事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动力匮乏症”离你远吗?

南湖网讯(通讯员雷吉烽 麦家瑜)课堂上,一些学生悄悄玩起手机、聊天、睡觉;课余时间,选择宅在寝室的学生慢慢多起来;寝室里,通宵打游戏的滴滴声不绝于耳……这些看似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各种行为背后,其实是一个名为“大学生动力匮乏症”的“病”在作祟。

“大学生动力匮乏症”是大学生存在缺乏内在能动性和积极状态的症状,它会对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其表现形式有厌学情绪滋生、降低对自身要求、思想压抑……这种病症易导致做事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众多大学生在正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在本该似火般燃烧的年华变得如同夕阳迟暮?记者调查发现,导致这一现场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

自身方面多由态度不端正、无目标和缺乏自信心所致。来自工学院的王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谈道:“高中时就想着大学谈恋爱再不叫早恋,看课外书再不叫看闲书,逃学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翻墙……”于是,一部分学生抱着这种态度进入大学后,自然成了“离弓之箭”,彻底放松了自己,久而久之,这种不端正的态度慢慢变成习惯,成为“三无大学生”。

在患上“大学生动力匮乏症”的群体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目标缺失导致动力匮乏。高中生为考学尽自己所能,有着清晰的目标。然而进入大学后,之前既定的目标已经完成,暂时缺乏新目标,就算有些人开始向目标行动起来,却也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又陷入了浑浑噩噩的状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学生一开始就抱有消极的态度,但一些寝室内部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快餐外卖、电脑游戏等便利化的服务、多样化的娱乐为学生提供逃避乏味的“极好条件”,让学生迷失自我。同时,一些学生在一些失败面前,不能正确地正视自己、适应坏境,于是开始失去兴趣和成就感,导致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从而渐渐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来自经管学院的杨坦露说道:“我从高中时就怀着满满斗志,想要在大学里展示自己,可在竞选班长、参加各种社团组织面试中屡战屡败,顿时充满挫败感。”

除自身诸多因素之外,周遭不良的环境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更是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带来又一强烈的冲击。正如我校理学院辅导员祝鑫在博文里写道,曾有一个学生考完研之后对她说,“我终于可以和室友打几个月的游戏了,不然我和室友们三年都没有什么聊天话题。”当这位学生将打游戏作为与室友们交流最重要的工具时,可见当代大学生们受网络游戏的影响之深。

此外,大学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较少,过于强调按社会需要培养“国家的有用人才”,容易忽视学生内在的主观需求。“有些老师上课实在是枯燥无味,本来想要好好听的,但总是很容易失去对新知识的热情。”朱佳文同学谈到,一些老师在讲台上独自对着PPT侃侃而谈,俨然进入“独角戏”状态,而没有在意学生的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反应,这对大学生动力持久性的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又怎能如此迷茫不前?如何改掉恶习,重拾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和生活,对周遭事物拥有社会责任感呢?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端正态度并正确认识大学学习是基础。首先要明白大学的意义,其次,清晰明确的目标必不可少,最后,要相信自己,在失败中成长。2016年获我校“大学生标兵”称号的张天一便用自己的努力践行“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八个字。在保证学习成绩的前提下,他踊跃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他坚信只有不断的尝试与行动,才能帮助自己走出迷茫,不断完善。天道酬勤,张天一将前往清华大学攻读生命科学博士学位。

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引导将学生将学习动力注入到实践中,在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修身养性。

我校校长邓秀新在谈教育改革时曾提道:“一所大学要有一种向上的文化,一种追求学术的文化,首先学校要有政策导向和培养计划,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邓秀新表示,在课堂内要改革,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课堂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浸泡在文化中成长。线上运用好网络阵地,给他们输送正确健康的营养;线下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动载体,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给大学生建立起思想交流的“立交桥”。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耿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