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马兰、刘华祥,是两位普通的华农人,干着平凡的岗位——为离退休老教工服务。但是,他们十几年如一日,付出精力、开动脑筋、投入情感,就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口碑,也彰显了工作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马兰:“活像一匹兰香飘逸的骏马”
“怎么,又是夸奖马兰?”
“是呀。马兰这人太好了,不说不舒服!”
这是离休老干部高振国老师一笔一划写下来的稿件开篇,也是他与身在国外的子女常有的对话。马兰,是学校离退休工作处离休干部办公室主任,在高老师的笔下,他“精明能干,和蔼可亲,为人处事活像一匹兰香飘逸的骏马。”
2004年,刚过不惑之年的“老马”来到离休干部办公室,负责为68位离休干部服务。离休干部目前平均年龄89岁,空巢、半空巢家庭近九成,生活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一夜之间他变成了“小马”,有呼必应。
“小马”可以是个修理工。有一次,高振国老师家的卫生间渗水,请专业师傅维修,大挖大改,耗时耗钱。马兰到现场仔细查看后,发现是门栓下端木腐所致。第二天便自己带着半包堵漏速干水泥到楼上,将腐木掏出,填入水泥,麻烦解决了。在平时,甚至有的老人因为电视开不了、空调不会用、钥匙拧不开门等生活琐事也会告知马兰,“这些事对年轻人太容易,但对老年人就难。他们虽然可以请专业工人,但华农偏远,我去更方便,”他笑着说,“有老人家里门铃坏了。我也不会修,那我就上网查资料,也给修好了。”
马兰说,有时候说一句“我也不是维修工”可以很简单地把工作推掉了,但是“你尽力了,老人们就看得到。付出精力、开动脑筋、投入情感,老同志们就会满意。”
离休老干部石新敏夫妇说起“小马”(后排站立者)赞不绝口(供图:朱志杰)
“小马”可以是个代购员。有位老同志酷爱京戏,中气足嗓门大,但遗憾的是不识谱,不经意间说了几句渴望学习简谱的话。没过多久,马兰就将一本简谱乐理书送到这位“大师”手上。还有位老同志胃病重,喝牛奶泻肚,喝羊奶很好,但是市面上羊奶粉少见。马兰知此,便放在了心上。一天在中山公园附近的超市遇到有羊奶粉,便买了几包送给老同志。老同志常说:像马主任这样关心老人,即便是亲生儿女也难得做到。离休老干部石新敏夫妇说起“小马”赞不绝口:“小马啊,什么都好,分内分外的事他都做。我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小事,就找‘小马’,只要他不开会,随叫随到。”
“小马”确实可以是“家属”。现已85岁的李泽炳教授一字一句斟酌道:“小马是把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同志当做亲人一样,什么困难都帮我们解决,是一个为老同志们服务的好同志。”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好,许多老同志在突发疾病时,都会找马兰帮忙,陪同去医院检查。2016年11月,李教授夫妇在上楼梯时摔了跤,较严重的陈聿华教授需要定期到校医院做理疗,但由于身体条件不允许,没办法到医院治疗,“小马”就联系了熟悉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定时接送陈教授从家到校医院再到食堂吃饭,校医院缺少治疗药物时,他就早起6点钟开车去校外医院挂号、拿药。李教授笑道:“我们是真的把他当做我们的依靠。”
“小马”还是名献血模范。2010年开始到现在,马兰无偿献血110余次,获得了献血百次纪念章。曾经一位老同志突发疾病,血小板几乎为零了,但是武汉市就医人口多,用血多,各医院都用血紧张,老人危在旦夕。老马主动献血,从此就成为了武汉市无偿献血志愿队的一员。他希望公开自己的电话,欢迎对无偿献血有疑惑的同学前来咨询。
高振国老师为小马填了一首词《清平乐 小马赞》:小马真好,心灵又手巧。坦荡奋发阳光照,人人赞美荣耀。风雨无阻奔忙,日夜操劳四方。全心全意奉献,放飞梦想昂扬!
刘华祥:“他不是来当主任的”
走进刘华祥的办公室,一张黄色的皮质沙发映入眼帘,边角上有白色的磨损痕迹。 “这是我淘来的二手沙发”,他笑着解释道,“老同志们来这里能有个地方坐着喝喝茶、聊聊天。”
从2007年调至农场离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工作,至今已是第十一个年头,需要管理的农场退休职工从454名减少到349名,刘华祥一直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地服务着。用农场老年协会第一分会会长张坤德的话来说,“刘华祥,虽然是个办公室主任,但却不是来当主任的”。
农场退休职工多,65岁以上的老同志占到一半以上,每年都有不少退休职工生病住院。他在退休职工党员和老年协会中搭建网格化的信息平台,无论哪个退休职工生病,他都会在较短时间内到校外医院慰问病人;但凡有农场退休职工去世的,他也会较先赶到慰问家属,全程帮助家属料理后事。“无论是周六周日,还是寒暑假,他都随叫随到,几乎没有假期。”
俗话说,清官难判家务事,但是经刘华祥处理的家庭纠纷、起草遗嘱、邻里矛盾却有不少,而且每一件都被处理的很好。由于没有亲生子女,园艺站的退休职工谢奶奶生病住院后无人照料,刘华祥就出面起草了照料协议,让谢奶奶养子的哥哥代为照顾,并且将协议备份存档。“这些事是我一直都在做的,一些老人甚至连存折上有多少钱都会告诉我,让我帮忙处理,”刘华祥有个档案袋,各种遗嘱、存折、协议……装了小半包,“这里面,都是大家对我的信任”。
2017年10月12日下午,一场为农场老寿星举办的集体祝寿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隆重举办。这场祝寿会的策划人之一就是刘华祥,他从7月份就开始准备,联系举办地址、联系表演的老师、制作演出背景视频、制作绶带、邀请嘉宾等等,甚至于每一首歌都是他精心挑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北京的金山上》等都是寿星们喜欢的歌。背景视频里的照片是他向每一位寿星的家属收集来的,配好音乐做成了电子相册,并刻录进光碟里作为礼物送给老人。考虑到寿星里的女性居多,他还请自己的爱人上台献唱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作为寿礼送给老人。
刘华祥正在准备集体祝寿会的ppt (供图:朱志杰)
集体祝寿会早在2008年就开始举办,到今年一共连续举办了十次。在刘华祥的U盘里,有一个被命名为“祝寿会资料”的文件夹。坐在电脑桌前,刘华祥将文件夹打开展示,如数家珍,手指轻轻指向照片上一位位笑逐颜开的老人,他能一一报出老人的年龄和姓名,甚至具体的家庭情况。“有一次到一位寿星家里帮忙,我发现她把祝寿会上用过的绶带挂在家里很显眼的地方。那一刹那,我真的特别开心!”
本文作者:学通社记者袁梦 李玉汝
审核人:龙健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