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三载天山情,万里援疆路

访我校援疆干部朱龙付教授

核心提示:2014年,来自植物科技学院的朱龙付教授以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第八批援疆干部的身份从我校只身前往石河子大学,同时兼任石大农学院副院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

1108_1朱龙付在田间

南湖网讯(通讯员范紫晶朱婉)2014年,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的高校团队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来自植物科技学院的朱龙付教授以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第八批援疆干部的身份从我校只身前往石河子大学,同时兼任石大农学院副院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

三年之约始于机缘,终于责任

2014年学校选派干部援疆,当党委组织部征询朱龙付意见时,他欣然答应。早在2006年时,朱龙付就曾受邀前往我校对口支援的另一所新疆高校-塔里木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并探望了时任援疆干部的周承早副校长和张宏荣书记。而正是这一次新疆之行,让他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物产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棉花产业。“新疆是全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地和主产区,身为我校棉花遗传改良团队的一员,我很希望能深入了解和实地考察新疆棉花的发展和需求。”这正是他入疆的初衷。作为挂职石河子大学的第一任华农人,他为我校与石河子大学的深入合作与交流牵线搭桥。从最初的偶然入疆,到之后的三年任职,朱龙付把他的感情融入这片土地,把三年时间奉献给了边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全力以赴助力对外交流

初入石河子大学,朱龙付就承担起了农学院国内外交流、实验室建设和对口支援等多项工作。想要干好工作,得先摸清情况。石河子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我国“一省一校”高水平建设的省部共建高校,但因其地处西北边陲、条件艰苦,使得学校在学术交流方面存在“短板”。2015年之前农学院每年邀请专家来访交流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更是难上加难。为活跃学院学术气氛,以交流促合作并扩大科研影响力,他利用多方资源,积极筹划和组织疆外专家来访交流,邀请到多名国内生物学与农业领域院士以及国外专家学者等赴石河子大学做学术报告。我校傅廷栋院士和张启发院士都曾分别受邀到石河子大学参加院士论坛。仅在2015年,石河子大学就举办了27场专家交流报告会,这在为全院师生带来高水平的学术盛宴的同时还建立了校间联系,增强了沟通。随后,在朱龙付的牵头和推动,各方支持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全国棉花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病毒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等相继在石河子大学举办。一时间内石河子大学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和青年学者,为身处边疆的师生带来了最新的科研动态。朱龙付也抓住时机帮助学院与疆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远联系,开启学院学术交流的又一新篇章,也为未来多方位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

心无旁骛促进内部成长

在熟悉学院工作的过程中,朱龙付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这三年他从外部培育了环境,但如何调动老师们自己的积极性,变推动为主动是他思考援疆成果如何延续的问题。在学校和学院的会议上,他一直在为增强学术交流呼吁并寻求支持。他与其他援疆干部一起推动创办了“石河子大学青年学术论坛”并获得兵团和学校的多方支持,为青年教师提供在校交流和跨学科合作的机会。论坛一经成立,学校多院系的青年教师积极响应并踊跃参与。他们在论坛上分享各自专业的科研进展,并提出问题与需求,以期构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至今,青年学术论坛已举行近三十期,从农学到食品、从土壤营养到农业信息化、从动物到人类医学,石大师生从这种跨学科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受益匪浅。好的学术交流环境使师生们看到了交流的好处,也乐于主动开展和承担学术交流。仅2017年5月至9月,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已承办、举办了三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一场国内学术研讨会。

优秀教师是高校的中流砥柱,而学生更是不断壮大的人才储备。朱龙付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积极推动两校联合培养大学生。2015年至2017年先后选派石大农学院6个专业共36名品学兼优的本科生于大三期间在我校学习一年,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彭少兵教授为之取名为“双培生”。此外,朱龙付还积极参与设立了“石河子大学援疆干部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结亲戚”,积极参与对口帮扶。

身体力行更要思想投入

朱龙付在石河子援疆期间不仅促进了农学院的内外交流,在培养科研人才方面,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做科研是问题导向,科研做什么?为什么做?意义是什么?只有提出这些问题,学生才会产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科研人才更要注重科研思维和实践结合,不能局限在发文章”,这样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他的学生,更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的师生注入了新鲜的思维。谈及石河子大学建设,朱龙付说到道,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管结和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放管服”新政,将更有利于像石河子大学这样的地方高校开展各项工作。他表示这项新政的落实将会使石河子大学焕发新的活力。石河子大学地处新疆,地理位置偏远,人才流失严重。朱龙付在职期间,积极推动多方支持石河子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现有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他还积极参与新农科大楼的建设规划,为未来农业科研新发展制定框架,力推人才留疆和建疆政策等。他说,如果没有人才流失,石大的发展将会有巨大的推动。

今年7月中旬朱龙付任职期满返回学校,援疆工作至此也告一段落。虽相隔万里,但他仍心系边疆,感怀在石大共事的伙伴与朋友。“最深的感情莫过于:同过窗,扛过枪,援过疆;援疆干部经历非常特殊,我们那一批援疆干部都非常要好,私下里也常常聊天。”他笑着说道。三年的时光,给了他太多的感触与温暖,而他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延续这份事业。

人物简介:朱龙付,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2007.12-2008.12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合作研究,2014.2-2014.5在荷兰瓦赫宁根(Wageningen)大学合作研究。2016年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际黄萎病咨询委员会。作为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遗传改良研究团队成员,主要开展棉花早熟多抗分子机制与育种研究。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13)、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12)、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2008)等多项。

审核人:李洪亮

责任编辑:胡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