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任务书编制工作会在我校召开

核心提示:2月24日到26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研究员、执行专家组全体成员及品种牵头人30多位学者共聚我校,编制体系“十四五”任务书。

微信图片_20230302085638

会议现场(通讯员孟佑致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孟佑致)2月24日至26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研究员、执行专家组全体成员及品种牵头人30多位学者共聚我校,编制体系“十四五”任务书。会议由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执行专家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紧紧围绕罗非鱼、淡水鲈、黄颡鱼等11类“名特优”鱼类产业发展重大核心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与产业发展共作,有力推动了现代渔业快速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务书编制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上的讲话、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实施意见中的内容,系统梳理了特色淡水鱼产业在种业、饲料、疾病防控、装备等方面存在的“卡脖子”问题,规划部署特色淡水鱼产业体系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首席科学家杨弘表示,水产品作为重要农产品,需做到稳产保供,要树立“大食物观”,培育适宜区域发展的特色养殖品种,建立配套养殖技术,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实现养殖绿色发展和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和产业健康发展。

杨弘强调,体系工作要围绕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坚持“四个面向”,紧密与产业对接,加强与企业合作,在种业、饲料、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做有组织的科研与产业体系。同时,体系要围绕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工作,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上,学者们集思广益,结合区域发展,确定了“十四五”以品种为主线,综合解决种质资源、繁育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控、养殖技术及尾水处理的技术体系,重点攻关预制菜(加工)、饲料(原料开发)及尾水处理等共性技术。会后,专家组顺利完成了“十四五”任务书的编制工作。

据悉,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原为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主要针对罗非鱼开展全产业链的研究与产业开发,2017年,农业农村部将体系进行扩充,正式更名为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包含了罗非鱼、鮰、鳜、鲈、鳢、鳗、黄颡鱼、泥鳅、鳝、鲟、鲑鳟等11大类特色淡水鱼。体系主要围绕特色淡水鱼产业链的各环节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大力推进特色淡水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我国特色淡水鱼的市场竞争力。

审核人 顾泽茂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