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徐行
6月23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狮子山广场隆重举行。在学校创办125周年之际,今年该校毕业典礼特设“125校友专区”,邀请了125名往届校友一同参加。在这125名校友当中,有一位“特别”的校友,他叫王海生。
1988年从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与农化系毕业的王海生,是参加今年毕业典礼的校友中毕业时间最早的。而在广场西侧最后一个毕业生方阵——资源与环境学院毕业生方阵中,他的女儿吕奇蔚正坐在其中。今年,吕奇蔚以优异的成绩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
时隔35年,父女携手参加毕业典礼,让华中农业大学成为承载两代人梦想的地方。
王海生、吕奇蔚父女俩与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左)合影(通讯员 徐行摄)
“梦想成真!”毕业典礼结束后,吕奇蔚兴奋地说,“和‘校友’爸爸一起参加毕业典礼,这样的经历很奇妙,就像做梦一样。我们在共同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完成人生一个重要的时刻,这对于我和爸爸而言,必将成为一个难忘的回忆。”
王海生也十分喜悦,他说:“真的很激动,感谢母校给我这次机会,不仅以校友身份重温了拨穗礼,也见证了女儿的人生加冕礼。今天注定是2023届毕业生最重要的时刻,我想我的女儿会和全体毕业生一道,为自己是华农毕业生感到自豪,也将为祖国的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出他们的光和热。”
毕业于武汉六中的吕奇蔚,2019年在高考结束后可以选择的大学有很多。她坦言,最终选择了爸爸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选择了和爸爸一样的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该专业前身为土壤与农化),是受爸爸王海生的影响。
“我其实比其他同学更幸运,因为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时,爸爸都带我来过华农校园转悠,我还和爸爸一起见证了华农110周年校庆和120周年校庆的盛况。”吕奇蔚说,从懵懵懂懂到对这所大学开始有了认知,华农美丽的校园、青春自由的氛围渐渐吸引了她,“华农满足了我对大学的全部想象。”
2008年国庆节,吕奇蔚与父母参加华中农大校庆活动(受访者 供图)
“爸爸并没有干涉我的选择”,吕奇蔚说,正是因为爸爸对学校和专业的始终热爱,让她从小耳濡目染,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爸爸告诉我这个专业既可以做宏观决策,也可以做微观研究工作,前景广阔。”
2019年7月31日,是王海生一家最开心的时候。当看到女儿拿到华中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被环境工程大类录取时,王海生激动地落泪了。在他看来,父女成为校友的梦想成真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华农度过的,这段求学经历改变了我,让我成长。”王海生感叹道。如今四年已过,女儿也即将从华农毕业。这几天,王海生又来到学校,再次走过曾经熟悉的地方。“看到学校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建成,看到体育场馆设施完善,看到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与我读书时相比可谓是日新月异,我真的为母校骄傲,我更自豪于我是华农人,我的女儿也是华农人。”
资源与环境学院蔡鹏教授为吕奇蔚行拨穗礼(通讯员 徐行摄)
在华农校园里,吕奇蔚度过了充实的大学时光,她说可以用“传承”来总结她的大学四年。“不仅传承了爸爸的所学所爱,更传承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校训精神,这对我终身受益。”吕奇蔚说。
因为是校友,他们多了很多共鸣;因为同样的专业,他们有了更多的话题。他们经常会通过电话聊天,王海生会问问女儿在华农的生活,有时还会与女儿探讨专业学习,而他也很乐于听女儿讲一些她喜欢的东西。
“爸爸在我心目中,扮演着倾听者、陪伴者的角色。乐观积极的他,总能在我遇到烦心事和迷茫时,及时出现在我面前,帮助我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他还会在我成长过程中帮我理性、客观地分析利弊,提供信息和建议,做出合理的选择。”提起爸爸,吕奇蔚非常自豪。
而王海生对女儿同样赞不绝口,“女儿有着独立的思考学习能力,对挫折和失败永不服输、毫不气馁。大学四年,她的成长我和她妈妈有目共睹,她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我,在科研中找到兴趣,在志愿活动中锤炼品性……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35年前王海生在华农的成长和收获的精神财富,如今成为了吕奇蔚不断前行的动力,父女俩相互激励,一路前行。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想和女儿说,无论今后在哪里,都要牢记‘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校训,它是属于华农人的精神属性,能让她走得更远……”王海生说。
原文链接: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1801528&cId=0&tencentSh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