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韩桐魁:土地管理学的守护者

一个七十七岁高龄的教授,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博士生导师,韩桐魁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善于进取,甘为人梯,学术为高,德育为范。他始终保持着党员的先进性,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开创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十载,执着的教学路
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哈尔科夫农学院土地规划工程系,获得工程师资格的韩桐魁与爱人陆红生,放弃了在北京优越的工作条件,不计较待遇是否优厚,来到了刚刚成立了土地管理专业的华中农学院,开始了自己近五十年的土地管理与规划研究生涯。
回想起初入校的那段时光,七十七岁高龄的韩桐魁尤为难忘。“刚到华中农学院的时候,一直在农场里搞测量、策划,那段时间环境很艰苦,但是心里没觉着苦,只想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武装起来,发展土地管理事业,能够借鉴别人的同时教书育人,把土地管理这个学科发展下去。”
文革初期,土地规划专业停办,教师随学生转土壤农化系。当时有人劝韩桐魁夫妇改行,但是他们态度异常坚决,“调走可以,改行绝对不可以!”
谈及文革,韩教授笑了,“那段时间有人在编写《毛主席语录》,我们灵机一动,开始编起了《毛主席论农业》,这样不仅顺利度过了那一段艰苦的时期,而且还为以后编写土地规划专业教材打下了基础。”
选择了华中农学院,选择课土地管理专业,选择了教师这个岗位,作为我校土地资源管理学院泰斗级的人物,韩桐魁引导着土地管理专业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做学问,第一手资料最重要
谈及一生的辉煌成就时,韩教授谦虚的说,“其实我不认为我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这一辈子最满意的就是曾经在鄂西山区做了三年的实地考察。那一段时间,走过漫山遍野,翻阅了大量的湖北气象资料,摸清了鄂西山区的农业地理,制作了一张实用的湖北鄂西山区经济作物分布图。”
编著15本书,发表40余篇论文,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多次……韩桐魁将大半生献给了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以及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规划的研究。
针对现在期刊杂志上刊发一些脱离实践的虚假论文的现象,他坚定地说:“论文可以不多,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是自己经过亲身实践获取的一手资料;不要只听课、只听讲座,要去看学科前沿的学术论文,去学习其先进的研究方法与写作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06年退休了,但教书育人是韩桐魁一辈子的梦想。五年来,他坚持参加学院的各项讲座、学术性报告,亲身参加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向学生传授积累多年的经验。
优越的学习环境下,韩桐魁希望学校以及学院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是渔具和猎枪,而不是鱼和猎物,“现在的大学生所要做的就是迈开自己的腿、张开自己的嘴,不能够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要学会动脑,学会深层次地去挖掘,要学会去问‘如果不是这样,那会怎样’。”韩桐魁告诫说,农经不是空谈,社会资源比实验室多得多、大得多、丰富得多,我们要深入社会,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的可靠性。
关于土地管理专业的五十年发展,韩桐魁指出,“土地科学应该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应该有其独特的研究方向。土地是一头牛,而我们现在只停留在地质与管理这些牛腿和牛尾巴的研究层面上,正宗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他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完善土地科学的研究发展。

“即使你是一朵花,那么也要去汲取那些可以促进根、茎、叶成长的养料,长成一朵的全能的花,而不是只供欣赏的娇艳而已。”全面发展是韩桐魁对学生的殷切期盼。

链接:韩桐魁,1935年9月生,吉林榆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土地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会理事、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技术经济咨询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咨询组成员、华中农业大学不动产经济与资产评估研究所所长等职。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