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建设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 唐利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迫切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倡导“民主、平等、公正、和谐”,建设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主:突出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理解和阐述“民主”,既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新要求。

一是健全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二是完善民主机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当今中国,积极稳妥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是丰富民主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协商民主是对民主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平等: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

“平等”是当今中国团结发展的共同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创造性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保证了人民群众基本权利的平等。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工农、城乡等差别依然存在,区域差距和贫富分化等不容忽视,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权利还不尽如人意,不平等已经成为全民族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权利,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一是坚持权利平等。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二是坚持机会平等。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规则平等。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确保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四是坚持主体平等。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公正:增进人民大众的利益福祉

公正事关民心向背,民心连着利益福祉。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我国在改革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要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一是强化经济公正。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守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落实社会公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是推进分配公正。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和谐:凝聚人民大众的精神力量

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和谐”的价值观实现了中国传统的时代转化,是对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突破和超越,也是中国对世界价值理念的独特贡献,必将为更多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所认同和接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与时俱进地建设“和谐”价值观,赋予了全新的思想内涵,并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

一是建设平安中国,促进社会和谐。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二是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生态和谐。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三是建设法治中国,保障社会和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主体行为,调节利益冲突,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价值,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人类文明又一鲜艳的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育和践行“民主、平等、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人民论坛
http://www.qstheory.cn/wh/jsshzyhxjztx/201312/t20131209_300311.htm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