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石

作者:张国祚

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2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全面、要言不烦而深刻的阐述。他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他在论及如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时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这就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所指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思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形成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塑造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等等,无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内在统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有理由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层含义拆开解读,就会看得更加清楚。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壮大的正确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以种种形式表现出来,集中到一点,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如果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真理,为什么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坚持以它为指导?科学真理性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瓜分和凌辱。从1842年到1912年中国被迫同西方签订了40多个不平等条约,包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些志士仁人积极探索、寻求救国之道。在各种理论的比较、碰撞、论辩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终于凸显出来。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就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命运的锐利武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才使中华民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站了起来,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实行改革开放,继而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中国不但没有亡国灭族,反而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看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实践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科学真理,它早已渗透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理论的方方面面,发挥着灵魂和辐射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华民族注入了充满创造力、感召力、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指引着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凝神聚气的最大磁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正在实践中。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尽善尽美,总要有一个艰难成长过程。在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基础落后、矛盾纷繁、挑战严峻的中国开拓和创新社会主义,更需要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改革中逐步完善。而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难免引发一些消极的、负面的、矛盾尖锐的、令人担忧的、令人困惑的现象。但是,只要人们学会看大局、看总体、看发展态势,善于把当代中国放在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进行纵向比较,放在当今世界格局下进行横向比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可度,必然是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最大公约数,必然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足,人民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基础建设大大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尽管社会还存在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远没有实现共同富裕,但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衣、食、住、行、用的品质提高之快,前所未有,凡是了解中国近代以来苦难历史的,无不为之感慨,真是令国人极为欣慰,令世界非常惊叹。

只要全党、全国人民以改革的精神,不断丰富完善这条中国道路,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都会逐步迎刃而解。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必然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产生更加广泛的吸引力和更加强大的感召力。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骨气和底气”的主要源泉

任何国家都需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任何谋发展、求进步的国家都需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有这么多民族,国情这么复杂,发展这么不平衡,现实又存在这么多矛盾和问题,更加需要以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因为民族精神是团结人民、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鲁迅先生刚开始留学日本时是学医的,他后来之所以弃医从文,是因为一部日本纪录片刺激了他。鲁迅意识到: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健壮的体格,只要没有强大的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只配做看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之所以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唤起了全民族的觉醒,激发起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社会的生产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价值取向也日趋多样化,而互联网在改变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使本已复杂多样的意识形态领域变得更加复杂,统一思想和凝聚力量的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显然,我们应该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并与时俱进。使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成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强大竞争力、饱含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早已融入我们日益丰富的伟大民族精神,使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都更加有骨气、有底气。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厦的道德根基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事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事关文化软实力的道德底线,事关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的道德底线。但是,一些腐败案件说明,我们有相当一批党员干部都背离了“八荣八耻”要求,在他们身上,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负值。现在中央加大“打老虎”和“打苍蝇”的力度,民心大快,党的威信自然上升,号召力、动员力、组织力自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自然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母体,对于我们当代中国来说,这个体系的每一条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文化既不是先进的,更不是社会主义的。如果偏离了这个价值体系,恐怕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不定就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者别的什么主义了。如果抽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厦必然坍塌,党的前途命运必然蒙上阴影,国家的长治久安必然失去精神支撑和思想根基。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样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次,共24个字:一是从国家层次看,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从社会层次看,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从公民个人层次看,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好这24个字,不仅有利于最终确立简洁明快、易懂、易记、易传的,为人民普遍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也有利于筑牢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基石。
来源:前线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27/c83859-24485104.html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