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文化自觉与全球视野

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 丰子义

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高度的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简要说来,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有没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建设的具体推进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要达到这样的文化自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全球视野。

“文化自觉”问题本身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提出来的,这同“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在传统社会,文化认同并不成为问题,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相对固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里,接受的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因而很少考虑到文化的身份问题、认同问题,当然也就无所谓文化的自觉问题。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情况则发生了重大变化,“认同”日渐成为问题,以致“我是谁”竟出现了疑问。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价值观念容易混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文化认同问题的出现,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假如一个民族在文化认同上出了问题,那么这个民族不管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如何,迟早是会走向衰落的。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尤其是全球竞争态势的发展,使文化自觉日益凸显。

文化自觉的核心就在于强化文化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在文化上走出主体性的迷雾,清醒地认识自我,合理地引导文化的发展,这是文化自觉的要义。如何认识“自我”?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跳出“自我”,从“关系”中来看待和识别自我。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像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因此,对彼得说来,这整个保罗以他保罗的肉体成为人这个物种的表现形式。”(《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7页)正像一个人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意识到一样,一个民族的文化“自我”也只有借助于“世界之镜”才能得到清楚的认识。没有对世界历史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就很难看清自我的真实存在状况,也很难激发出自我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的自觉意识。所以,确立全球视野,这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客观要求。

全球视野对于文化自觉的意义,主要是从如下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上明显体现出来的:

一是文化的自我定位。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众多民族文化编织成了具有整体性的世界文化之网。由于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成为世界之网的一个纽结,因而其发展必然程度不同地受到这种世界之网的制约。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不在于要不要摆脱这种制约,而关键在于能否从复杂的世界联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只有扩展视野,对世界文化发展有一个总体把握,才能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方位,才能发现其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就源于对我们的文化所处方位的准确把握。没有对文化处境的准确判断,就很难在文化发展上作出合理的选择,自然在发展的结局上难以收到预想的效果。只有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思考问题,才能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道路。

二是文化的自我反思与超越。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要有自知之明,必须善于反思。进步的文化往往是善于反思、不断追求卓越的文化,固步自封的文化没有多少先进性可言。要做到有效的自我反思,必须有全球视野,自觉地将自己放到全球文化格局中来考量,以此来反观我们的文化。这实际上就突出了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对于自我觉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比较中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得到全方位的审查和透视,易于清楚地认识其利弊得失,可以进一步发现我们的文化发展真正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出路又是什么;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确定对传统文化究竟应当继承什么、批判什么。其次,在比较中可以增强危机意识。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局势对于我们的文化发展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尖锐的挑战,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面对这样的局势,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危机意识的增强,客观上要求认真进行文化上的自我反省。因为在激烈的文化竞争面前,真正可怕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威胁,而是我们自身的麻木不仁。在文化上不能自觉发现问题,就不会有求改进;没有改进,也就不会变被动为主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能先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谁就能先胜一筹。

反思的目的旨在超越和创新。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要以传承为前提,但传承并不排斥超越。没有超越,民族文化就只能在原有的水平上踏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在新的起点上得到传承。因此,真正的传承必然是有所超越。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自然不能仅仅停留于原有文化的维持上,因为经济全球化实践所提出的许多新课题是传统文化不能直接回答的,传统文化必须在其超越、创新中才能展现其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就此而言,文化的自我反思与超越是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是文化发展的参照与借鉴。就现实发展来看,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其文化发展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且不说世界各国,就连西方国家也不相同,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过,也应当看到,虽然文化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但许多国家在其文化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其共同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恰恰是需要我们认真参考、借鉴的。就世界的总体状况而言,自“二战”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相继获得了民族独立解放,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有些国家的现代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文化发展水平大大提高,有些国家则基本上维持原状,还有一些国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发展并不顺利,饱受挫折。受西方国家的诱导和“示范效应”的影响,一些国家往往把西方的模式看作文化发展的样板,对西方文化加以盲目接受和效仿。如在文化观念上,推崇西方价值观,一味向西方的文化标准看齐,对本民族的文化缺少自信乃至遗弃;在文化市场上,充斥、热捧的是西方的文化产品,本国的文化产品遭受冷落,文化产业难以形成气候;在话语、行为上,流行的是西方话语,追捧的是西方生活方式,本民族的传统日渐瓦解。所有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文化传统在破坏,母语在流失,价值体系在动摇,文化主权面临严重威胁。这样的发展状况,必然带来整个民族精神的扭曲发展和社会的畸形发展。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曾用“文化上的精神分裂症”来形容那些文化上无所依归的民族的精神状态,不管其用意如何,这种状况确实是存在的。从文化上的分裂走向民族精神和心理上的分裂,将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最大悲哀。要增强文化自觉,必须注意对这些经验教训的总结,善于参照、借鉴。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看清别人走过的路,可能更有助于走好我们自己的路。

四是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合理把握。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每一种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加强文化建设,就是要保持和增强文化的民族性,使民族文化得到大力弘扬。但是,文化的民族性不能离开时代性。民族文化只有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其时代内涵,才能注入新的活力。因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性必然同时具有时代性。文化的时代性总是通过文化的世界性体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文化尽管千差万别,但总是包含着某些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认识、理解以及精神追求,因而具有共通性;不论哪个民族的文化,作为人所特有的把握世界的方式,都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坚守文明大道,因而具有普遍性。这些共通性和普遍性就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世界性过程。全球性的文化互动使得各个民族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一个国家要想真正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性和自主性,走出一条健康的文化发展之路,只能通过开放,融入世界文化交流之中。易言之,只有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才能切实保持和增强文化的民族性。因此,应当用世界眼光来把握文化的民族性,自觉增强文化发展的时代意识、世界意识,用文化的世界性、时代性来增强文化的民族性。为此,在文化发展上,一方面要反对无视文化民族性的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拒斥文化世界性的狭隘民族主义。

强调拓展全球视野来增强文化自觉,并不纯粹是一个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视野的扩展固然需要视角的调整和观念的转换,但更需要的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实践,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来扩展文化视野。由参与来了解世界,又由对世界的认识来引导文化建设,由此可以形成双向互动,共同推动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http://news.gmw.cn/2014-06/04/content_11508229.htm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盆栽 绿化 生活
    责任编辑: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