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湖北日报】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核心提示:11月12日,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论研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是今年我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第五场。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展深入研讨交流。

QQ图片20221115081327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月12日,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论研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是今年我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第五场。会上,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展深入研讨交流。本版现摘编刊发部分与会专家发言。

运用大历史观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时空

喻立平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要运用大历史观。结合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与西方现代化时空背景迥异,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进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国方略》,试图通过民主共和制、发展民族工业等方式救国救民,但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担负起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新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学习苏联,加快工业化建设。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苏为鉴”,走中国工业化道路。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开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开放型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等促使中国式现代化开始转型。自2003年开始,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也面临新的发展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十年前的形势进行了回顾,强调“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展望未来,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顽强斗争应对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 中国共产党超凡的政治智慧

秦在东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作为一种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开创出一条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崭新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超凡的政治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独立自主的立国之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范式、新样态,凝结着中华民族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伟力,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彰显出中华民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胸怀和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科学治理的治国之略。现代化国家建设离不开治国理政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彰显了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筹、互融共生的智慧境界。党风正则国风正,法治兴则国家兴,德治强则国民强,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贡献的重要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普惠全民的富国之道。物质财富充分积累、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要义。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成果由全体中国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五位一体”的兴国之策。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共生共进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和平发展的强国之梦。中国是世界上靠和平发展而崛起的大国,随着自身力量的强大,越来越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开辟的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观,为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既遵循一般规律 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柳礼泉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遵循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又坚守中国本土立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正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无论是面临的难度性和挑战性,还是其意义的世界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历史性进步,也是全人类文明的历史性进步。

执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效贯彻和有力彰显。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价值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必须注重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价值体系的塑造,推动实现“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统筹兼顾的发展逻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生态观,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变为现实,真正开创了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坚守本土立场,又超越国家界限,在创造巨大民族性价值的同时,又呈现出强大的世界历史效应。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用“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的信念,为世界和平共处、携手共进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陈曙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是赶上时代,赶上世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不同于人类过往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它坚持中国立场,自主发展、自力更生;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从历史中走来,向着未来走去,继承历史遗产,赓续千年文脉;它坚持人类立场,向全世界开放,与世界各国共赢,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 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武星亮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路,我们曾经尝试过走西方人的路、苏联人的路,实践证明,走别人的路走不通,必须根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有着强大的理论根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勠力奋发,取得重大成就,铸就了辉煌的历史史诗,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追求、以独立自主为原则、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既体现在自身的发展中,它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现实难题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途径,是落实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又体现在对世界的贡献中,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把握 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境遇

袁银传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空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境遇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就国际境遇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持续发展,为破解当代世界问题、推动时代向前进步提供了先进理念和实践方案。

就国内境遇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要通过发展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当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叠加,既有农业社会矛盾,又有工业社会矛盾,还有信息社会矛盾。我们既要工业化,又要防止走 “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工业化老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要城市化,又要防止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市病”;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入新征程,我国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前进道路上,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内嵌丰富的文明意蕴

项久雨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文明演进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文明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形态超越和文本超越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文明的超越。人类文明本质上是由一定的社会形态代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助推的。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社会更为先进的文明追求和文明创造,实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性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时间的超越。人类文明发展有着较为清晰的时间脉络,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文明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基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在破解时代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地呈现和推动实现人类解放的最终旨归。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空间的超越。文明的空间除了指地理空间,也指更为广泛的意义空间。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有着不同的文化旨归和精神需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注重社会主义先进价值体系的塑造,推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形态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态应该更加具象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要在以往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打开方式,从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的视角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文本的超越。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是目前为止最系统、最全面、最完整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呈现,包含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从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三个层面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岳奎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百余年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然更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懈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不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而且正在解决西方现代化尚未解决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人民中汲取奋进力量。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成功地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春梅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农村在我国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目前还有数亿人居住在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来强调“三农”,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难点所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其进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度和质量成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同时彰显社会主义理想和市场经济活力的现代化。因而,互助由民间领域向市场领域的拓展具有抱团发展、政府主导市场与社会融合、共赢共富等建构意义,需要直面惠农政策驱动、市场利益驱动、社会资本驱动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新时代农民经济互助的中国式建构,亟待解决乡村振兴进程中如何通过“应助尽助优助”的无缝隙供给来攻克互助碎片化和弱者难受助等难题,优化“共享—团结—普惠”型社会建设。

构建新时代农民经济互助机制,需要制度现代化、能力现代化和观念现代化的配套支持。农民的经济互助指涉市场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结合,但离不开政府主导。建立健全这一机制,需要直面政府、市场、社会的异质性如何协调,以及惠农政策驱动、市场利益驱动、社会资本驱动等有效衔接的难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实现全面现代化,我们要啃的“硬骨头”不少,完成好这个“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需要亿万农民辛勤耕耘,也需要全社会的推动和参与。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