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与洋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运动有何关联?”“辛亥革命与学校有没有关系?”……近日,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唐尚书,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搬”到了校史馆和张之洞纪念广场,以校本元素为线索带领学生走进近现代史。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历史逻辑源头。怎么把这几个重点章节知识上好?唐尚书在备课时想到,如果把这些历史片段与学校的校史结合起来,有效发挥教学场景与情景教育功能,让校本资源巧妙的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也会提升同学们学习体验,让学习变得有趣,记忆更加深刻。
在校史馆,唐尚书老师正在讲述校歌的故事。徐行 摄
“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省农务学堂,由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奏请光绪帝设立,开创了我国近现代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是华中农业大学发展史上的壮丽起点……”在校史馆,唐尚书老师透过陈列展品,生动地讲述着不同历史时期华中农业大学如何开展农业教育培养农业人才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发出疑问,唐尚书老师一一作了解答。
风和日丽,春光正好。在校史馆“授课”结束后,唐尚书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位于学校学院路的景园楼前小广场,在伫立的张之洞塑像旁开始课程讲授。在户外课堂,唐尚书从张之洞说起,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校史,讲述洋务运动的兴起,并用生动的案例重点阐述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原因。唐尚书在课程的最后还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再到校史馆,通过搜集和梳理校史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深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在张之洞像前,唐尚书老师讲授课程内容。徐行 摄
大一学生黄怡璟在课后表示,这样创新的上课方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思绪变得更加开阔,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学习理解得更加深刻。“华中农业大学具有120余年的历史,通过这样一堂课让我更加热爱这所有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底蕴的学校。”黄怡璟说。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2205班郭晶晶说:“当校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相结合,书本上的文字变得立体,我们在课堂上真实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魅力,增强了历史认同感。在与唐老师的互动中,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校训精神,为今后学习积蓄着精神力量。”
一位同学积极回答问题。徐行 摄
“把历史课上到校史馆、上到户外,这样的课堂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唐尚书表示,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校本资源,用鲜活的素材讲述书本知识,不仅能让课堂鲜活起来,让知识生动起来,同学们还能在沉浸式学习中让思维灵活起来,互动充分起来,这样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唐尚书谈到,把校史和校本文化融入思政课中,是对学校人文底蕴的弘扬与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更多同学进一步地了解华农校史和华农精神,培养同学们爱校荣校的意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锐 通讯员 徐行)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5bdd1b6ff8dd4323942b1986512203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