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光明日报】让“法桐”不再飞毛的逐梦人

核心提示:包满珠和团队培育出来的华农青龙,不但果球量呈几何级下降,而且单颗果球种子数量也锐减到570粒左右,基本上可以减少百分之八九十的飞毛。

暮春浅夏时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出游,总是让人神往。然而,满地翻滚的柳絮、随风起舞的悬铃木飞毛,时常让人掩鼻疾走。不少过敏患者,更是苦不堪言。

“悬铃木枝条开展、树冠广阔,夏天枝繁叶茂好荫凉,冬天秃枝无叶好透光。二球悬铃木,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法国梧桐’,实际上是英国梧桐,它生长快、树冠大、适应强、耐修剪、防尘土、抑噪音,被称为‘行道树之王’,在马路边随处可见。然而,人们在尽享它的荫凉之时,也饱受飞毛之苦。”

60岁的包满珠,站在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处悬铃木科研繁育基地里,一手抚着光滑的悬铃木树干,一边仰头望着硕大的树冠,思绪万千。

1984年,刚刚毕业的西北汉子包满珠,从北京抵达武汉的火车上一下来,就被热浪蒸烤。走进华农的校园,一行行高大的悬铃木,让他感受到了渴望至极的凉爽。那时,悬铃木就在他的内心播下了种子。

“可不可以让悬铃木不掉毛呢?”一次又一次的内心叩问,让包满珠再也坐不住了。

一颗悬铃木果球的含毛量惊人(包满珠教授供图)

一颗悬铃木果球的含毛量惊人(包满珠教授供图)

1993年,包满珠开始着手做悬铃木研究。次年,他带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把选题定在了悬铃木。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包满珠从河南、湖北等地,苦心孤诣搜集到晚花少果的悬铃木特异种质资源500余份,并在试验圃地扦插、嫁接繁育。2000年,他和团队又以悬铃木种子为试材,经过秋水仙素处理,通过染色体加倍首次在国内外获得了四倍体悬铃木。正是采用实生选育、倍性育种等方法,他苦苦求索着少果或无果的悬铃木。

包满珠教授在实验室查看树苗生长情况(张锐 摄)

包满珠教授在实验室查看树苗生长情况(记者 张锐 摄)

只要没有出差,没有室内授课和实验,包满珠就到基地里扦插、嫁接、种树、除草、观察、记录……在基地或者办公室过夜也是常事。

“包老师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基地里面转,熟悉基地的一草一木。他用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教我们怎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包满珠课题组的研二学生艾康宇,一边折枝采样,一边说。

包满珠教授在基地指导学生(张锐 摄)

包满珠教授在基地指导学生(记者 张锐 摄)

或许是因为常年下地干活,饱受日晒风吹,记者见到的包满珠,皮肤黝黑,颀长瘦削。衣裤稍显宽松,一双黄色皮鞋的鞋帮子都已磨黑,两只鞋的鞋面都有着一道泛白的毛糙的褶皱。

包满珠教授在大棚除草(张锐 摄)

包满珠教授在大棚除草(张锐 摄)

“你们看看这棵树,与常见的悬铃木有什么不同?”包满珠拍了拍一棵编号13的悬铃木。

“这棵树是我们研发的新品种——华农青龙,已经嫁接六七年了,胸径有21.4厘米,2023年只结了81个果球。它是我们今年观测的15株华农青龙里面结果最多的一棵了。其余的,有的只结了几个,有的甚至一个没结。这比常见的二球悬铃木的果球量,少得不是一星半点。”包满珠满脸自豪。

包满珠在草地上找了一阵,拾起一粒悬铃木的种子,兴致勃勃地讲到,一株成年的普通二球悬铃木,一年约结1000~2000个果球,单颗果球约有1400粒种子,每粒种子大概有300根毛。算起来,一棵树就是4亿根左右的飞毛。这还不算叶片上的毛呢。我们培育出来的华农青龙,不但果球量呈几何级下降,而且单颗果球种子数量也锐减到570粒左右,基本上可以减少百分之八九十的飞毛。

悬铃木的一粒种子(包满珠教授供图)

悬铃木的一粒种子(包满珠教授供图)

常言道,十年树木。悬铃木有5~8年的童期,观测周期长,短时间内难出成果。当初选择这个科研方向时,包满珠已经下定决心甘坐十年冷板凳。华农青龙、华农丽风等新品种的诞生,正是包满珠和团队备尝艰辛、念念不忘的回想。

如今,包满珠团队获得了悬铃木属国家新品种权7项,形成了华农丽风、华农瑞风、华农清风的“风”系列,华农青龙、华农云龙、华农白龙、华农游龙的“龙”系列。还有几个正等待认证。

他说,二球悬铃木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国外引入中国的品种。而团队自主研发的“风”系列、“龙”系列,风取自《诗经》,龙是中国的图腾,是饱含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的新品种,在世界上都是独一份的。

目前,包满珠团队与企业联袂合作,华农丽风、华农青龙等新品种,已经在上海、南京、武汉、新乡等十几个城市推广和应用,省却了不少人工喷洒或者注射化学药剂、物理冲刷的控毛大作战。

悬铃木林荫中的包满珠教授(张锐 摄)

悬铃木林荫中的包满珠教授(记者 张锐 摄)

“接下来,一方面是把我们现有的品种尽力地推向全国各地,让更多城市居民免受飞毛之苦。另外一个就是,利用分子育种等前沿技术,把叶片上的毛再给去掉。那样,它就彻底不飞毛了,堪称完美的悬铃木。这个梦,我已经做了30年了,还要做几十年,这是我终身的事业。”包满珠笑着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锐、夏静、严德勇 通讯员晏华华)

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韩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