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裴端卿教授解密“再生心脏”

核心提示:5月7日下午,我校校友、西湖大学裴端卿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若琳)5月7日下午,我校校友、西湖大学裴端卿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在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裴端卿参加了由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洪山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11期南湖生物医学讲坛。他以“心脏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为题,为在场数百名师生讲述了细胞重编程机制以及心脏类器官培养技术的新突破。张启发院士、重点实验室团队专家、相关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参加报告会。

裴端卿阐明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机制研究的必要性,并指出MET可驱动体细胞发生“逆转”,进入重编程,表示多次由MET到EMT的转换有利于提高重编程的效率。同时,裴端卿进一步指出Vitamin C促进iPSC诱导效率的关键机制,对iPSC的定向分化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

随后,他介绍了团队在人尿液上皮细胞重编程为中胚层前体细胞的机制研究,提出了体节发生的两个关键进程调控机制、细胞命运调控中染色质开关的二元转变机制与假说。建立体节发育过程中的体外稳定培养体系UC-UiPSM-UiSomitoid,为研究体节发生及应用机制奠定基础。

他重点介绍了心脏类器官培养的突破性进展。通过一系列分子化合物进行诱导,可将iPSC定向分化为带有腔室的心脏类器官。该类器官于第11天形成腔室,可稳定培养至3个月以上。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心脏类器官已包含组成人体心脏的所有细胞类型,团队对调控腔室形成的关键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最后,他从发育机制、药物研发、药物筛选和细胞移植等多方面展望心脏类器官的应用领域,通过展示体外培养的“跳动的心脏”视频,让大家看见心脏类器官在心血管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领域的新希望。

报告现场,在场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提问,裴端卿教授逐一细致解答。

据悉,本次学术论坛也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活动之一,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熊立仲代表学院向裴端卿赠送三十周年院庆手工制作校园植物标本。

来校期间,裴端卿就运动健康管理等主题与我校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治未病研究团队开展了交流研讨。

报告人简介:裴端卿教授, 1984本科毕业于我校农学专业,1991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 年 9 月至 2004 年 7 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药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d)。2002 年回国,受聘于清华大学;2004 年 8 月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任副院长、院长、研究员、博导;2015 年 10 月起,开始筹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2020 年 5 月加入西湖大学。裴端卿教授主要从事细胞命运决定机理、体细胞重编程技术与机制、功能性细胞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干细胞多能性方面的研究。裴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 iPSC 过程 EMT/MET 偶联的现象;他发现并阐明了维生素 C 大幅提高 iPSC 诱导效率的机理,在世界首次建立以人尿液中上皮细胞为起始细胞的 iPSC 诱导方法,建立了多种遗传疾病的 iPSC 库,并将人尿源上皮细胞直接诱导成神经干细胞等;裴教授还在世界首次揭示了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和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全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审核人:金安江

责任编辑:晏华华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