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何巧铭 贾怡慧)近日,为期40天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于上海海洋大学正式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指导,上海海洋大学主办。大赛采取线下造景、线上直播评审的方式进行,共吸引了30所农林类高校178支队伍参赛。经过12小时的景观搭建和整整28天的水草养护,我校参赛队伍在大赛中斩获了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的成绩。
本届大赛以“自然·共生”为主题,共产生特等奖18项,一等奖36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62项,优秀组织奖20项。
伍常乐、赵欣怡的作品《深林》问鼎本次比赛中缸木景组特等奖;李少赟、王毓麟、谢焱的作品《春山望堑》和高子明、胡烨诚、郑德航的作品《素涧寒林》分获大缸石景组和大缸木景组的一等奖;黄雅勤的作品《自由之崖》获得小缸石景组的一等奖;安星星、陈可云、王菲的作品《依偎》和丁琢璘、潘正光的作品《青崖间》分获大缸木景组和中缸石景组二等奖的荣誉。
“艺术源于生活,巧思创造佳绩”,谈及创作灵感,获奖队伍皆提到了“生活”二字。《春山望堑》创作团队成员李少赟表示,团队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位造景大师的作品,大自然的壮阔和人类的渺小碰撞出的火花为这幅作品锦上添花。李白的诗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作品《青崖间》的灵感来源,这幅作品中莫斯、叉柱花等水生植物自由摇曳、鱼儿在连绵青山中欢快游动,整个作品表现出的潇洒、灵动、肆意与李白的诗句完美契合。
对于获奖的感想和大赛带来的收获,《青崖间》的创作者丁琢璘表示:“坚实的理论基础、默契的团队成员是完成这幅作品的重要基石,老师的帮助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在准备作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正视作品的不足之处,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去改进。这次比赛让我学会了迎难而上、不畏挑战。”《春山望堑》的创作者谢焱说道。
据悉,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技能大赛由我校于2014年首创和推动,水族造景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必备的核心技能。作为全国首批设立的水族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我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将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创新型专业人才,推动水族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我校获奖作品赏析
中缸木景组特等奖作品——《深林》
作品简介:蜿蜒的藤蔓在老树的虬枝上盘桓,青翠的水草从树缝里低垂。寂静幽深的曲径,在莫斯铺就的草地上向林深处延伸,意象幽邃。厚重繁复的沉木和悠然戏水的鱼群相互辉映,鲜明的反差给曲幽的森林带来雀跃的灵动与生机。光映衬出草的姿态,雕刻出木的纹理,明暗和光影的交替,暗影扶疏,流动渗透,似梦初觉。望以景慰人心,舒人情。(作者:伍常乐、赵欣怡)
小缸石头景一等奖作品——《自由之崖》
作品简介:用青龙石搭建的悬崖骨架厚重巍峨,杜鹃枝和藤条弯曲盘绕于悬崖之上,攀附在藤蔓上的莫斯青翠欲滴,这一抹抹悬崖上迸发出的生机盎然,展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大片的矮珍珠和点缀其间的水草营造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鱼儿游弋于悬崖之上,予以自由之感,悬崖中间的小径蜿蜒曲折,带着希望通向远方。(作者:黄雅勤)
大缸木景组一等奖——《素涧寒林》
作品简介:“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作品骨架以硅化木堆造山势,化妆砂拟河涧之态,杜鹃根与沉木为林,莫斯附生其上,郁郁青青,类巫峡原生林地之松萝,此乃第一层共生。小鳈、小猴飞狐清理附生藻类,小鲃、虎皮群游水草间,若林中归巢之鸟,此乃第二层共生。整缸生态系统稳定,易于维护打理,也便于观赏,此乃第三层共生。(作者:高子明、胡烨诚、郑德航)
大缸石头组一等奖《春山望堑》
作品简介:某个春天清晨,走在安静的山脚下,抬头望见峡谷天堑遮天蔽日,只有几束阳光可以透过天堑洒在小道上。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不禁意识到人类的渺小。很多人疑问人类未来该如何发展,何去何从,在看到此景时心中便有了答案——与自然,共生。(作者:李少赟、王毓麟、谢焱)
大缸木景组二等奖——《依偎》
作品简介:两侧倾倒的老树爬满藤蔓,虬枝遒劲盘曲,青翠的草丛点缀其间,于盘根错节间焕发出新的生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一切都充满着希望。前景是一片毛茸茸的草坪,后景是斜伸的枝丫,红叶点缀其间,簇簇翠绿列队生长,通往太阳升起的地方,好像在预示着光明的未来。(作者:安星星、陈可云、王菲)
中缸石景组二等奖——《青崖间》
作品简介:“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作品传达的是一种豪放和无拘无束的意境。郁郁葱葱的草地上天胡荽点缀其中,充满绿意的小路一直延伸至后景。莫斯在青龙石上肆意蔓延,把岩缝里长出的叉柱花衬托得格外生机盎然。两侧尖耸的青崖既有险峻陡峭之感,又有鬼斧神工之妙。鱼群在石穴、崖尖畅游,在青山峻岭中有着另一番美感。(作者:丁琢璘、潘正光)
审核人:黎洁 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