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首页 / 交流合作 / 正文
“东湖论坛”生物育种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武汉举行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纵擎 周毅)11月30日,由湖北省科技厅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洪山实验室承办的“东湖论坛”生物育种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严建兵等出席会议。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大会由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朱龙付教授主持。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朱龙付教授主持会议(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论坛现场(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姚江林在致辞中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农业与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强化有组织科研,牵头建设湖北洪山实验室和作物遗传改良、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回顾了学校为农业科技创新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与成效。他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创新的主力军,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所在。未来将重点引导青年科学家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当主角、担重任,大力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致欢迎辞(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姚江林致辞(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吴骏指出,生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芯片”,对解决我国种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促进粮食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省科技厅着力举办以“科普+科创”为主题的“东湖论坛”,通过打造面向世界的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汇聚青年学者的智慧,交流共享生物育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助推湖北建设生物育种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主阵地和应用场景引领地,提高种业发展水平,建设“武汉·中国种都”。他表示,在中华民族复兴战略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省科技厅将继续支持科技人才培养,期待更多一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让湖北成为创新生态更优良、创新活力更强劲,更具人才吸引力的创新创业新高地。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讲话 (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讲话 (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万建民院士围绕“国内外生物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主旨演讲。他从国家重大需求、常规育种取得的成就与挑战、国际生物种业发展趋势、我国生物种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展望。他指出,生物育种是种业竞争的核心。当前,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愈发重视生物育种创新发展,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力度,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他鼓励更多青年科学家在新一轮科学科技创新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主旨演讲(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主旨演讲(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严建兵教授以“玉米基因组育种的理论与实践”作主旨演讲。他以所在团队在玉米领域二十几年的研究经历为例,分享了面向未来玉米育种的几点思考。他认为,中国玉米育种任重道远,一是科研模式变革需要协同攻关,要加强知识体系的融通,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在创新方式和范式迭代的背景下,以数据驱动赋能,依靠团队力量推动有组织的科研;二是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布局推动创新链变革;三是根据产业需求明确攻关目标,努力寻找和回答基础的科学问题,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做大会报告 (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做大会报告 (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华中农业大学王茂军教授主持圆桌论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罗大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杨美研究员,武汉大学胡骏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刘小磊教授和欧阳亦聃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蔡光勤研究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刘凯副研究员,先正达集团中国叶荣建高级农艺师等9位青年科研工作者参与对话,围绕如何面向世界生物育种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如何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生物育种高端人才,进行了交流探讨。

圆桌论坛全景(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圆桌论坛全景(学通社记者 张湛琦 摄)

审核人 王满囷 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