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首页 / 院部新闻 / 正文
【耕读路上】水产学院师生赴枝江开展社会实践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雪)7月16日至21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郭稳杰副教授带领王菁雯等七名同学赴湖北省枝江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行主要目的是考察枝江市设施渔业发展现状,通过实地了解和学习,加深对设施渔业的认知,总结实践经验和不足,并进一步探究当地设施渔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为了扎实有效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小队咨询了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窦亚琪博士,了解到枝江市在现代设施渔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并与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林晨智副主任进行了前期对接。活动伊始,林主任组织开展的座谈使队员对枝江水产养殖和设施渔业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接下来的几天,在林主任帮助与指导下,小队陆续走访了“渔丫头”养殖合作社、宜昌市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省枝江市天丰长江土著鱼类育种场等多个养殖场,详细调研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案,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的有效结合。

目前,在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主导下,枝江市引入并实施了超过7万立方米的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包括跑道养殖、陆基养殖和圈养桶养殖,这些创新举措促进了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作社引领绿色养殖新风尚

“渔丫头”养殖合作社由深耕水产多年的易爱武女士创立,该合作社也是圈养桶养殖模式首个示范点。圈养桶养殖模式由华中农业大学何绪刚教授团队研发,通过圈养桶特有锥形集污装置收集废弃物,废弃物经吸污泵抽排移出圈养桶、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在尾水分离塔中沉淀分离、收集后经脱氮除磷回流池塘重复使用,即可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目前,该合作社共有圈养桶60个,以加州鲈、长吻鮠等特色经济鱼为主要养殖对象,可实现每立方米五十斤的养殖产量。

师生参观学习圈养桶模式(王菁雯 摄)

易爱武女士也给我们水产专业学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她强调,需保持对水产行业的热爱与执着,在水产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断积累力量,水产行业将会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创新融合:养殖农家乐

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地将养殖渔业与农家乐结合,确保农产品和水产品稳定供应,丰富农家乐体验。公司拥有成熟的设施渔业养殖生产线,分为陆基桶养殖区和鱼苗繁育区,分别专注于鲈鱼成鱼养殖和饲料鳜鱼驯化研究。近年来,鳜鱼饲料养殖备受瞩目,一旦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将极大推动鳜鱼养殖业的发展。

师生观看学习鳜鱼喂食过程(王菁雯 摄)

负责人施祖华向小队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及其企业未来的发展理念,他表示设施渔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对其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设施渔业面临的两大挑战:排污困难与疾病频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他期待我们水产学子能攻坚克难,孜孜不倦地寻求解决之道。

家庭农场养鲟鱼,数字赋能高端渔业

火山口生态养殖家庭农场拥有六十多亩鱼塘,由秦世燕夫妻经营,专注于鲟鱼养殖。秦世燕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鲟鱼养殖专家,她指出鲟鱼对水温要求极高,需精确控制和保证充足的水源,所以在选址的时候就将农场定在水库旁边。

鲟鱼养殖虽难,但经济回报高,特别是雌鱼。雌鱼成熟后可用于制作鱼子酱,深受高端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会对鲟鱼性别进行选择,仅保留雌鱼。

目前,秦世燕正在扩大养殖面积,并引入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系统以提高养殖效率和稳定性,为水产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天丰育种场: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进

天丰长江土著鱼类育种场是专业的鱼类育苗基地,负责人杜其松经验丰富,曾在日本学习水产养殖,回国后致力于黄颡鱼、泥鳅、四大家鱼和鲫鱼的养殖,现专注于苗种繁育。他带领小队参观了苗种繁育间,苗种繁育间由多个孵化环道和孵化桶组成,可年产水花5-6亿尾。他强调鱼类育种需严格审查,避免杂交鱼逃逸造成野生基因库被污染,并主张以促进养殖业发展来驱动濒危物种的保护。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队员们考察了新型现代化的养殖基地,见证了绿色养殖、创新融合、数字赋能与产业开发与保护等多种新理念,亦感受到设施渔业为乡村振兴贡献的蓬勃之力。这不仅加深和拓展了师生们对水产养殖领域的认知,更激发了大家对水产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大家纷纷表示,日后将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积累力量,为水产养殖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跨界融合、精细化管理等在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性,亦意识到乡村振兴道路任重道远。未来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路径,为水产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审核人:郭稳杰

 

 

收起 展开

最近新闻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