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公益行动 > 正文

徐庆群做客我校分享做志愿者的魅力

  12月4日晚19:00,为迎接第二十七个国际志愿者日、提高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中央国家志愿者联谊会副秘书长、人民出版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敬老志愿者培训班讲师徐庆群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作了主题为“分享的魅力——我们为什么要做志愿者”的讲座。本次讲座的主办方为校团委志愿服务中心。

  讲座开始,徐庆群为我们展示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是她去青海时一个志愿者拍的一棵树。

  “当时四周都是寂寥的,唯独这个生命在守候着自己的坚持,这是坚定的象征。”她动情地说到,“我希望这棵树能驻扎在你我的脑海里,时时提醒着我们不要放弃。”提到自己的志愿之路时,她讲起了自己“北漂”时的经历:那时她还是一名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一则招募志愿服务的启事,出于职业的敏感度,她认为自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真实地展现出来,于是她开始行动。

  “‘我们’的志愿服务故事”

  徐庆群首先与学子们分享了自己与几位志愿者的故事,其中就有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徐本禹、共青团赤峰市委书记莫锋和北京十大志愿者之一张大诺。

  “别人说是我感动了很多人,我说是很多人感动了我。”徐庆群讲师引用了徐本禹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她说,志愿服务的一个魅力就在于此:当你在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收获远远高于你所提供的服务,甚至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她感叹道“和徐本禹在一起的时候总顾不上吃饭,因为他总在忙别人的事。徐本禹先生的精神总是让我觉得内心感动不已。”

  而提到莫锋时,徐讲师告诉我们,莫锋算是西部计划报名第一人了,可他刚去西部时并不被接纳。莫锋曾讲述他第一次去西部工作的情形:当地很冷,到的第一晚没有生炉子,自己在条件简陋的房间里瑟瑟发抖熬过了一夜,但第二天还得努力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莫锋曾坦言: “像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在深圳很多,而在西部就很少了。所以西部对我来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西部更需要我。”

  “我期待去做,而不是结果。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的生活。”徐讲师形容张一诺是一个“他坐在我的对面,我就能感受到一束光照来”的人。“我期待去做,而不是结果。”作为一个编辑,张一诺先后帮助许多残疾人改稿、出书,他曾说过“志愿服务是一种幸福的诱惑,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讲述完这三个志愿服务者的故事后,徐庆群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说,做志愿者一定要从心出发,也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只靠爱心和热情。

  “我们为什么要做志愿者?”

  关于这个问题,徐庆群提到了两个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是为了认识中国。徐讲师告诉我们,在去西部之前,她以为全中国的农村都向她小时候生活的农村一样,以为没有比那更艰苦的农村了,可是她后来才知道自己错了。去了西部之后,她领悟到只有被战胜被克服的贫穷才是一笔财富。“你生在哪里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把心放到了哪里。”她在一首名为《发现中国》的诗里写到:“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火热,不是所有的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原因之二则是为了建设自己。投身去做一件艰苦而有价值的事,则可能使自己渺小的生命绽放光芒。。她说起一个西部孩子曾经说的话:“志愿者让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志愿者是建设者,是对外在理想的建设,更是对内在自我的提升。同时,徐讲师呼吁志愿者们不要称呼农村进城的孩子们为“农民工子女”,不要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贴上沉痛的标签。

  “什么是志愿精神”

  原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志愿服务是“分享”不是“付出”,人生是分享的过程,分享让我们多了一个“世界”,让“我”变成“我们”,志愿服务需要主动分享。徐讲师提醒大家做志愿服务时不要咄咄逼人、居高临下,这样很容易拉开志愿者和需要帮助人员的距离;要立竿见影,不看对象、不管需求,尽量做到“用我的手温暖你的心”。

  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徐庆群与在场学生进行了互动。对于如何平衡家庭生活与志愿服务这一问题,她说因为从小就深刻感受到了他人帮助的温暖,所以心存感恩。父母都很支持她的行为,认为好事是值得做的。而当被问及是否产生过“放弃”这个念头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这一生总得坚持一件事,我背负着别人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赵盼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