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践行核心价值观】把握三个环节做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知识丰富、思想敏锐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使他们能够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更要能够内化为坚定的信仰、外化为实际的行动,这需要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把握好引导思想认同、引领精神追求和促进行为养成三个环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成为聚合正能量、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撑。

加强理论教育,引导思想认同

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灌输,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利用好网络阵地,以拓宽教育渠道,增强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不断强化主渠道教育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全面的、系统的理论教育,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价值培育提供学理支撑。要不断优化主渠道教育平台,注重课程建设,从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大教学创新力度,侧重对专题教学、案例讨论、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激发大学生参与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多用生动的现实案例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重讨论、善引导,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自我感悟和重塑,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网络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拓展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因素,从保护网上“信息疆域”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构筑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阵地,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上德育资源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在网络平台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内容上,开展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系统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采用典型历史事件分析、个案剖析等方法,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形式上,要适应网络社会语言特点,学会使用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要从文件性、专业性的语言向日常性、生活性的语言转变,避免空洞的大道理,善于将抽象的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要针对教育目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组合运用利用文本、表格、音乐、图形、图像及动画等这些生动与丰富的表现形态以充满趣味、娱乐性、富有人情味等特征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注重信念培育,引领精神追求

作为一种精神导向,价值观反映人的情感、愿望和需求,规定人的态度和行为,并引导人们自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核心价值观能否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要看是否将其内化为政治信念、理想追求。从根源上,价值观同人们的需要、理想、追求联系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相呼应,与大学生的成长需要相契合,紧扣精神追求,铸牢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要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积极性情感因素的参与和介入,会使价值内化得更迅速、更自觉;内化得越自觉,价值观就会树得越牢固,价值认同就能更深入、更持久、更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要同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相呼应,就要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先进典范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用先进事迹和感人精神来熏陶、感染大学生;要深入浅出、情理交融的宣传中华大地涌现出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用他们的故事与精神来鼓舞、激励大学生,通过先进典型使抽象的价值观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立得起、记得住,从而焕发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灵的“罗盘”和“压舱石”,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引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需要是形成价值观的客观前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强烈的成长成才的愿望,期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也有着价值选择、理想信念的迷惘和困惑,迫切需要得到指引和帮助。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大学生的精神需要相契合,通过科学理想信念的培育,帮助大学生解决精神困惑,满足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引领大学的精神追求,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认识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精神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坐标。

把握实践导向,促进行为养成

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实践,再好的价值观也只是空中楼阁。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在北大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三个倡导”指向十分明确,每个层面都对人们有具体的价值导向,是实实在在的要求,规范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便于遵循和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实践导向,引导大学生在日常行为和社会生活中完成对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外化和行为养成。

以核心价值观规范日常行为,塑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最真实、最直接的体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需要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学生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日常行为准则中去,规范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通过深度辅导教育大学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端正学习态度,优化生活作风,养成高尚品格;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之中,融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从成为一种流行的校园风气;鼓励、引导大学生投入到各种日常活动中去磨炼,知行合一,以小见大,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见微知著,自觉自愿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到自身的道德规范体系中,体现于日常行为之中。

付诸实践,推动价值认同在现实中的深化与升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载体,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之中,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化和升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的理解。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社会围绕“三农”问题、教育公平、住房保障等社会热点,开展主题调研和实践活动,通过深入了解基层社会的新变化和基层民众的新期待,帮助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世情、国情、民情,亲身感受时代脉搏,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志愿服务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重要形式,要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青年志愿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关注弱势群体,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爱心帮助、科技兴农、医疗卫生、环保宣传、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彭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