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践行核心价值观】用习近平改革发展思想指导高校学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陶文昭,习近平五大改革思维,人民网:2013年12月1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06/c112851-24544597.html],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科建设是高校的龙头工作,学科水平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探讨如何用习近平改革发展思想指导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启示一:学科建设要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

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千头万绪。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重大问题导向,有利于科学确立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把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深层次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花功夫、求突破。对高校的学科建设而言,同样存在着对学科发展产生关键性影响的重大问题。为此,高校的领导者和学科建设管理者必须准确梳理出这些重大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1.学科发展的定位问题

学科发展定位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首要问题,决定了一所高校应该建立怎样的学科结构体系和如何建好这样的学科结构体系。当前国内高校在学科结构体系的构建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盲目追求高大全、学科优势和特色不明显、学科之间发展不协调等现象,这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力。为此高校的的领导者和学科管理者首先应该思考和研究学科发展的科学定位问题,其中,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的发展规律是主要依据[ 张燕萍 论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定位,北京教育2012(2):54-55]。

2.学科发展的目标问题

学科发展的目标取决于学科发展定位,反映了学科建设所要达到的层次和水平,既包括可测量、可比较的显性指标,如学科评估排名、学科高层次人才数量、创新型学术成果的数量等;又包括难以测量、难以比较的隐性指标,如学科的文化软实力、学科的社会声誉等。合理的确立学科发展目标有利于明确学科建设的努力方向。当前,国内高校在学科建设目标的确立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目标体系有待完善,如人们对通过ESI数据库来反映学科的国际学术水平存在争议,主要是该数据库对学科领域的划分与国内的学科目录不一致,且只能反映SCI论文的发表情况;二是过于重视显性指标而忽视隐性指标,这样容易导致人们热衷于学科的外延建设而忽视学科的内涵建设。

3.学科发展的战略问题

学科发展的战略问题对学科发展方向和路径至关重要。一是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对学科建设体系中的不同学科,是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还是平均用力、均衡发展。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国内外高校均有成功的实践。二是学科建设体系中的不同学科,在同一时间点上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能采用同样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如中国科学院的学科发展战略专家将学科分为源头创新期学科、密集创新期学科、完善与扩散期学科等三个不同时期的学科[ 洪蔚,学科发展战略:一堂不能不补的“课”,中国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对学科发展战略的不同选择将直接影响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高校的领导者和学科管理者必须结合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科学论证,慎重决策。

启示二:学科建设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加大,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抓住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明晰改革的主要目标,确立改革的先后顺序和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系统工程,要取得显著的建设成效,同样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1.设计学科管理系统

学科建设从工作属性来看,既具有行政事务属性又具有学术事务属性。因此必须要整合用好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管理系统两种资源。一般应由校长亲自领导学校层面学科建设工作,并成立由校长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学科建设领导机构,以体现权威性,便于在全校范围做好组织协调。学校应有专门的学科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管理事务。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由发展规划部门、研究生部门承担学科建设管理职能或单独成立学科建设管理部门是主流形式。为保证学科建设决策的科学性,要充分发挥由多学科高水平专家组成的高校学术委员会作用。

2.编制学科规划路线图

规划是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等特点[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AWdZgglBlT-MigTLdgyQsjUM8j7GrHJKIl2u4DPx731qELv1fG5ERYzE72etwre]。编制好学科发展规划可全面分析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方位,有利于掌握学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学科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战略任务,可为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提供清晰的线路图。此项工作已在全国高校普遍展开,成为高校进行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标志。我校近年来在学科规划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在精心编制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各一级学科规划和人文社会科学、工学等学科大类规划,形成了由点到面、相互补充的学科规划体系。

3.推进学科管理机制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同样,破解学科建设所面临的难题,实现学科建设目标,谋划和推进管理机制改革是关键。这些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学科结构布局调整机制,即学科如何合理有序“流动”;多学科合作及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机制,即学科间如何交叉融合、提升水平和产生新学科增长点;学科资源配置机制,即人才、资金、空间、平台、项目等在学科间如何合理配置;学科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即学科与社会特别是产业如何协同、相互促进;学科评价机制,在国家重点学科已取消审批的情况下,如何衡量学科建设成效、引导学科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办法。

启示三:学科建设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十分重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学科建设要抓好,同样要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学科发展的规律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对学科建设资源的投入要实事求是。任何高校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各学科对资源的需求又具有无限性。学科资源的有限性与学科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高校对学科的支持必须分层次,一些优势特色学科需要重点支持,以实现率先突破;另一些学科也要给予一般性支持,以保证学科体系内学科之间的协调性。

学科发展政策的制定要实事求是。学科发展政策的制定既要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又要尊重国情、校情和学科发展实际,不能简单的模仿、套用或搞一套切。在对学科进行谋篇布局时,要实事求是,不能贪大求全,不能脱离学校学科发展实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重视做好系统的校内外调查研究,包括及时掌握国家的宏观政策,充分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动态做好国际、国内比较,选准参照系、明确努力方向。

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学科建设要多方面长期积淀。学科建设成效的显现需要时间积累,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那种简单的以“做工程”的思维来开展学科建设和评价学科建设成效是不可取的。纵观国内外高校的学科建设实践,尽管有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崛起,但多数实力雄厚、学术声誉卓著的学科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经了历代学人的不懈努力。

2.学科发展的创新性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要树立抢抓机遇、争创一流的意识。学科水平提升需要积累,但并不意味着在学科建设上就墨守成规。当下,高校的学科建设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外部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结构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高等教育投入稳定增加,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海外学术人才资源丰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和谐发展、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均需要学科贡献人才、科技成果和智慧。从内部看,高校对学科建设在事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已有充分的共识,这有利于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形成发展合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者应抢抓机遇,树立竞争意识,汇聚人才、资金资源,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强力推进学科发展,努力建设一流学科。

要树立强化特色、勇于创新的意识。特色是学科的“立足之根”、“竞争之本”。学科要避免平庸、形成优势,必须要走差异发展、特色取胜之路。因此,必须要重视培植特色学科,形成特色方向,产生竞争优势,抢占学科制高点。如我校探索出“四个一”(围绕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富民产业)的学科特色发展之路。学科建设要勇于创新。重大科学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依靠单一学科力量很难解决。现代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为此,必须打破学科之间画地为牢的思想,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如“科层式+矩阵式”模式,积极推动学科内外开放,整合多学科力量协同攻关。

启示四:学科建设要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

2012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者。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支持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人民群众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事业,对于实现改革预期目标意义重大。高校广大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学科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应充分尊重他们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他们的首创精神。

1.正确认识学科与教师的依存关系

高校在学科建设实践中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即大家容易认为学科建设是校长、院长或学科带头人的事,和学科中的普通教师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会出现普通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或作用发挥不到位的现象。实际上,学科既是高校承担社会职能的基本载体,也是广大教师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平台。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学科的发展要依靠广大教师贡献力量,发展良好的学科又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2.发挥不同层次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战略科学家或学科带头人要负责为学科把方向、抓大事,学术带头人应该团结带领本方向的教师努力提高本方向的学术高度,学术骨干和一般教师应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发挥各自所长为学科发展添砖加瓦。党政管理人员则要为学科建设提供资源支持和管理服务保障。“学科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高校的学科建设管理者应注意强化不同类型人员的学科建设责任,将学科建设任务合理分解,上下齐抓学科建设。

3.充分激发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创造活力

教师在学科建设中最有发言权、最具创造活力。学校在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制定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学科建设政策、引进和评价学科人才(成果)时,应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甚至让他们直接参与或主导有关的决策。应鼓励各学科的教师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学科建设的改革实践,探索推进学科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制度、新方法;对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应及时在全校宣传推广或吸收、上升为学校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内容。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李禹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