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创业华农人】施亮:20年,从饲养员到总裁

——创业是一场追梦的拼搏

核心提示:1995年从我校动科动医学院兽医专业毕业,施亮从饲养员到技术经理再到今天执掌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员工5000多人的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近20年间,施亮从未离开过农牧业,也没有中断过与母校的联系。回到校园,他依旧怀念上学时在南湖边跑步、吹风的美好时光。

编者按: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学校新闻中心拟用半年左右时间,分期分批推出“创业华农人•十大创业先锋巡礼”系列报道专题。该专题以寻访两届“十大创业先锋”创业足迹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校友创业路上的动人故事,彰显“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并力求从创业先锋的创业历程中汲取学校创业教育的新动力,激励青年学子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培养一批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卓越华农人。

1995年从我校动科动医学院兽医专业毕业,施亮从饲养员到技术经理再到今天执掌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员工5000多人的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近20年间,施亮从未离开过农牧业,也没有中断过与母校的联系。回到校园,他依旧怀念上学时在南湖边跑步、吹风的美好时光。

IMG_9538-1(学通张婧瑶)


缺肉的年代,实验后的兔子也是美味

1990年,华农只有5000多人,每年新生不到1000人,施亮只是兽医专业新生中普通的一员。“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工作务实,做人踏实”也是当年社会对华农人的总体评价,而在施亮看来,校风正、学风浓,这是施亮对学校最初也是自始至终的印象。

5年的大学生活,学校不仅教会了专业知识,还让他体会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数起自己学过的专业课,施亮仍然记得教过自己《传染病学》这门课的何启盖老师,“何老师安排做观察兔子的动物实验,一般情况,在做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后,兔子可以煮熟拿回寝室吃。”不同于现在的物质水平和科研条件,在缺肉的年代里,能吃一顿肉非常不容易。可有的同学觉得实验没有那么重要,没做实验就把兔子直接吃了。何启盖看报告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便直接到学生寝室,把正吃兔子的同学抓个正着。“何老师教育同学们说,做实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随意,要按照要求自始至终的完成好。”站在一旁的施亮牢牢记住了老师说的这段话。

回首校园生活,施亮经常思考何启盖说的话,觉得深有感悟。“做事情不半途而废,不随随便便,有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的做事原则。老师交给我的这些道理帮助我毕业后进入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成就。虽然可能专业知识已经用不到10%,但是在学校学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却一直支持着我前行。”施亮常常觉得,大学生可塑性很大,校风和校园氛围对一个人思想和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除了专业学习之外,比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对思维方式的教育,对品格的塑造。

饲养一万只蛋鸡,每天累到趴下

40多岁的施亮爱把90年代的大学生和“90后”的大学生做对比。“现在的大学生思维开放、视野开阔、活力四射、创新的自主性更强,但少了些回归现实、沉下来、不浮躁的态度,”施亮说,“大学生仰望星空的同时还是要脚踏实地。我们那时没有多少选择,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

90年代社会中的创业氛围并不浓,许多毕业生选择进入事业单位或是成为一名公务员,也没有像如今一个班近半数学生考研的比例。“一个班30多个人只有5、6个人准备考研。”施亮说,同学们想法都很简单,能够把自己的所学得到所用,自己掌握的一门技术能够有用武之地就好。

“情商不是很高,智商还可以。”施亮笑着描述当时的自己。不愿意、感觉也无法经营好复杂人际关系的他选择进入了企业。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鸡场的饲养员,负责给一万只蛋鸡配饲料、铲粪、拣蛋。记不清每天要工作多久,但是每天忙完这些都已经累到趴下,没有精力再去忙其他事。就是这样的一份工作,施亮一干就是半年。

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与忍耐。1995年至1996年,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初期,“找米下锅,借鸡生蛋”是一种时尚,饲料产业在技术上处于空白。扬翔的前身龙宝公司希望与高校联合实施产品研发,而在饲养员的岗位上的施亮加入到了“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寻求合作、建厂租厂”的先锋队中,他负责的内容逐渐从兽医领域变成了动物营养领域。施亮说:“几乎是全新的领域,自己重新学习的知识。”研发产品和技术转型都需要高校的支持,施亮与何瑞国老师取得联系后,获得帮助,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桥梁。产品的阶段性成果让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经营阵地,也让施亮得到了企业的关注与重视。“慢慢的从担任技术经理负责质量管理,到管理外部销售面向整个市场,自己逐渐做过了企业中所有的主要岗位。”

不同的领域与职位的变化,让刚刚熟悉工作的施亮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他坦言并不舒服,但就是这样不断的历练,让他成长的更快,走上了带领扬翔发展的领导地位。2006年,扬翔公司正式开始集团化运作,施亮出任公司总裁,一直至今。

“管理、人才、技术、资本是影响企业的核心要素,企业在提高技术地位的同时选择校企合作。华农在农牧板块中名声响亮,在兽医领域科研领先,母校肯定是首选。”施亮介绍,紧密合作的同时也会吸纳母校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

扬翔的发展历程倾注了施亮大量心血,他曾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第五届优秀乡镇企业家,中国农牧企业十大CEO,中国饲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广西饲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工作者,2010、2012年、2013年度广西优秀企业家。

但成功之后的施亮并未“忘本”,富而思源,施亮把回馈社会、感恩母校作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一直传承。近几年,扬翔集团在社会公益方面累计募捐善款5500多万,投入数百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汶川大地震、广西抗洪救灾等都出现了扬翔的身影。2009年,在施亮的积极推荐下,扬翔集团与我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在我校成立“扬翔班”共同探索农牧领域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几年来,累计向我校投入近千万元。

“选择创业,要比《中国合伙人》考虑得更多”

回顾近几年带领扬翔发展,施亮细数着工作中让自己满意的创业兴业闪光点。

自2006年扬翔公司开始集团化运作以来,施亮带领全体管理团队,顺利实现从单体公司到集团化公司,从区域性公司到全国性公司的管理转型。公司明确战略方向,将投资集中于农牧行业。提高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公司的业绩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转型后每年的销量和利润达到近50%的高增长率。2010年,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业务需要。施亮主导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引进了金蝶公司的管理软件,同时开发一系列新的管理软件系统如猪场养殖管理系统、农户管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2011年,在“猪料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精、料、保”结合的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提高了养殖户的养猪综合效益,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对于学生创业,施亮认为,对自己认准的创业领域有透彻了解的学生要大胆的去创业,但不希望创业成为一种风潮,学生为了赶潮流而去创业。出个点子获得风险投资是创业,朝着创立一个完整的企业也是创业。当要创立一个完整的企业,要去考虑的更是方方面面。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但就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三个人产生分歧。施亮觉得,创业团队需要磨合,好的创业团队需要优秀的领导把成员粘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出现分歧要及时弥合,但早期制定好规则,规范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才是关键。”

“创业本身存在风险,若成功,激励学生成长,若失败,对学生打击同样很大。”从学校角度,施亮建议,除了在创业环境、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之外,还需聘请社会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审定学生的创业方案,减少学生可能会走弯路的风险。

“创业绝对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很好的挑战。”施亮勉励大学生道。面向未来,施亮信心满满。

(本文摄影 张婧瑶, 刘三宝、蒋朝常对本文亦有贡献)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