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外国语学院通讯员覃江华)11月5日下午,应我校外国语学院翻译与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王树槐教授来我校做了题为“小说翻译的情感批评”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及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开始,王树槐教授指出翻译研究分为规定性研究和描写性研究两类,自20世纪70年代霍姆斯(James Holmes)提出翻译研究路线图以来,重现象描述轻价值判断的描写性研究渐成翻译学主流。王树槐介绍了当前描述性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重点阐述了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视角。他认为当前文学翻译批评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在做小说翻译批评时,无法精确地比较不同译本间情感的差异。
译者的情感融入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对此,王树槐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莱尔(William Lyell)、杨宪益和蓝诗玲(Julia Lovell)译本为例,以Martin & White的评价理论为基础,用定量方法统计了上述三个译本在情感赋值上的差异。
同为翻译“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杨译和蓝译都是按照正常语序翻译为“empty bowl”,但莱尔译为“a broken bowl lay inside it – empty”,来表现出对这一反常化表述的深刻理解。王树槐以此例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翻译家情感融入的几种因素。他认为,译者阅历影响了移情体验,译者惯习(habitus)影响了移情倾向,译者理念影响了移情再制。“莱译显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刻薄挖苦,在程度上超过了杨译和蓝译。”王树槐说。
讲座结束,老师们就译者情感融入因素、语言本身差异、英汉语文的差异等问题同王树槐展开了交流探讨。
王树槐,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翻译教学、翻译批评和文学翻译研究,已在《外国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外语类核心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翻译教学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并参编《英语翻译实务》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