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宣传部长 曲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作为新时期党在高校宣传思想领域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殷切关怀。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思想道德基础,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做好功课:
首先,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改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要求。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学生主体的变化,现在高校学生的主体构成已经是“90后”的天下,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原有的家庭结构实际上已经转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倒金字塔模式。事实上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不可忽略的一个概念是:家。所谓家与国的概念,是中华文明生存繁衍发展的重要支点。家庭结构、血缘关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面,这也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独生子女在父辈祖辈的呵护下、缺乏兄弟姐妹的成长环境中具备了独立自主、理智果敢等优秀品质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华文明长期积淀下来的某些传统与美德渐渐疏离。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发育成长的时期恰逢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无论在国际视野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与前辈存在天壤之别,大量的外来文化削弱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如何应对是关键。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不仅需要新理念,更需要有新突破。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在尊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展的前提下,要及时更新与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贴近的内容和信息,用新理念新形式来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思维以及信仰。
第二,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更新工作方法,要敢于突破原有的模式与套路,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时代在变,形势和环境也在变化,这就必然要求在工作方法上有所突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而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方式方法上面。但是在实践中,这种方法上的改变却又是最难的。其中的原因,一是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的滞后,跟不上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而另一方面,就是隐藏在“政治上正确”背后的逃避。
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的滞后表现在方法上的简单粗暴,却常常能表现出“刻舟求剑”般的自信,盲目相信原有的一套方法仍然有效,全然不顾学生主体的变化,社会环境以及传播环境的变化。一成不变的内容,陈旧的方式,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反而会让他们对宣传思想工作在心底里面产生抵触。
而更可怕的还是后者,隐藏在“政治上正确”背后的逃避,本身是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不自信,往往寄希望“运动”式的工作形态,在短期内达到某种目标,以口号式的宣传来掩盖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目的。从方法上,一阵风式的工作形式成为常态:开会学习、口号标语、目标上墙,成果列表……一阵风吹过去,甚至连自己都不相信,但是就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渗透在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工作,它不是短期的课题,而是长期复杂细致的工程,因此,在方法上,就需要找到与人沟通的渠道,需要大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与内容,需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需要能够温暖每一个个体的感动。宣传思想工作需要质感与温度,因此就需要投入真实的情感与关怀。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最终不是体现在报表上面的数字,而应该是学生们行为方式上的变化。
最后,在观念与方法之外,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还有一个关键的所在,就是要态度真诚。每一个参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人都应具备的条件就是真诚,摒弃“假大空”,敢于讲真话,敢于面对现实种种问题,敢于面对不同声音,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与信仰。
实际上,不只是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方面的陈旧落后已经完全不适应时代的变化了,从主流媒介到文化部门的管理,让人们诟病的地方恰恰都是在按着惯性思维延续,方法简单,手段匮乏。但是在今天,这种“闭上眼睛就是天黑”的方式正在逐渐失效,简单划一的管理方式又如何面对海量资讯的侵袭?
一个不会讲话的孩子,都可能分辨出谁对他好或是不好,又怎么可能让一个对世界充满怀疑的年青人轻易相信你说的一切呢?事实上,争论未必不是好事,最可怕的是调侃,是解构,是不当回事儿,是漠视。神圣的东西打破容易,重构却需要时间。
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真要当成百年树人的一项大工程来做,而绝不能流于一阵风似的“运动”。让高校回归学术,回归思考与辩论,需要真诚面对问题,真心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解决学生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问题,高校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台,阵地,甚至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