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韩鹤友:系统推进方法改革 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核心提示:在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从具体人才培养单位内部改革的视角来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唯方法论,必须重点突破,兼顾其他,系统推进才能获得提升质量的实效。

在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学校开展以“创新方法,提升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对我校研究生教育来说,是继去年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后的又一场及时雨。通过深入研讨,将有利于加强师生员工对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有利于系统推进研究生教育方法改革,进一步提升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研究生教育是国之重器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把研究生教育定位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推进器”。

对于学校而言,我们正处于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从长远目标看,要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学校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一流”奋斗目标中,有两个跟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和“自主创新能力一流”。在学校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研究生是生力军,研究生教育举足轻重。在去年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李忠云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寄予了厚望,他明确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应该在学校事业改革中起到引领作用,应走在前面,引领其他改革。”

二、提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家正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追求质量、内涵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也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国际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推进改革,提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我校研究生教育走过61年的历程,经过几代人不懈地努力,为国家培养了15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和国内顶尖大学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一些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去破解。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我校研究生教育必须立足国家战略大局,进一步增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三、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提升质量的基本途径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涵盖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教育教学方法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从具体人才培养单位内部改革的视角来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也是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唯方法论,必须重点突破,兼顾其他,系统推进才能获得提升质量的实效。

1.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支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研究生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型的教与学。在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中,“育人”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课程教学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立德树人,既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应深入人心的育人理念。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要贯彻“立德树人”,要解决好“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指导学生”的问题。

在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上,邓秀新校长、唐峻副书记、张献龙副校长等多位校领导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出,导师与研究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也是科研共同体的“合作伙伴关系”,导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关心自己的学生。如何对待学生,既是育人理念层面的问题,也是师德师风层面的问题。

在如何指导学生的问题上,培养了12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的曹雪涛院士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没有不想成才的学生,只有不负责任的导师。”曹雪涛院士认为,三流导师传知识,二流导师教方法,一流导师授理念,导师要有让学生“骑在导师头上”的本事和胸怀,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得更远、走得更远、悟得更深。一个导师的优秀在于能够指导研究生成为优秀!

在更新育人理念的同时,我们还需更新教学理念,解决好“如何对待研究生课程教与学”的问题。目前,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重科学研究、轻课程教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课程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也还普遍存在,课程教学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推进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深入学习和研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2.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好的政策激励机制,人人乐于教学改革的氛围

政策往往是行动的指挥棒。一般而言,教师潜心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职业素养和政策激励机制相关,在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情况下,调动积极性的关键是政策激励机制。目前,我们的各种政策对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还不太充分,鼓励人人乐教的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要统筹教学内容、组织模式、手段等相关要素,系统推进

教无定法,教有定规。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先生在谈教学方法改革时讲过,好老师的教学方法千差万别,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好老师的成功除了与老师本人的学识、人望、性格和风度有关外,关键在于好老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着想,能根据授课对象的基础、课程性质、课堂的规模来运用各自特殊的艺术。

在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教育革命的今天,教与学的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们谈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更应结合具体课程,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讲什么、如何组织教与学、运用哪些教学手段等等问题,要统筹考虑,系统设计。

四、推进试点工作,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我校已获批国家首批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将以推进试点工作为契机,重点加强公共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课程的前沿性、系统性;建立完善以学院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改进、优化机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大研究生课程建设支持力度,重点立项建设一批研究生优质课程,系统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系统改革,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加强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升研究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贡献力。

1.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

继续完善、修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解决目前研究生课程存在的内容重复、脱节、陈旧,方法不活,课程体系僵化,课程对人才培养贡献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按照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进一步明确、强化责任教师制,按课程类型规范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构建教学目标明、课程设置精、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推进公共学位课建设,重点加强研究生学位英语课语料库及科技论文写作工作室的建设,提高研究生英语运用能力;重点突出研究生政治课课程教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提升研究生政治课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时效性、实效性。

重点加强学科平台课建设,整合校内教学资源,跨学科、跨学院组建教学团队,并加强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建设。

优化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结构,新开设人文素养类、逻辑方法类、哲学思维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启发研究生智慧,开阔研究生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

加快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国际化,加大对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力度,分两类建设全英文课程。一是“引智类”全英文课程,主要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或开设特色前沿课程;二是“校本类”全英文课程,以校内任课教师为主导,开设全英语课程,推行全英语课程考试。同时,统筹两类全英文课程建设,选择基础好的专业开展全英文课程群建设的试点工作。

积极推进本研课程一体化,统筹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体系,统一课程编码,推进本研课程衔接,向学有余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开放研究生课程,进一步完善推免生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的工作。

2.推进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依托学校已建成的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试点建设SPOC在线课程。遴选条件好、基础好的课程按照SPOC课程特征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试点成熟之后推向校外公共MOOC平台。

进一步规范专题类、研讨类课程建设。遴选条件好、基础好的部分专题类、研讨类课程,按课程类型的特征,规范构建学习流程,完善教学组织,强调课程的互动性,重点规范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及现场答疑、考核等教学环节的设计。

重点加强研究方法类课程建设。一是加强方法论类课程建设,一方面完善部分学术案例类课程建设,按照案例教学法授课,明确案例教学的内容、学时和比例,规范教学程序,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的案例式教学,强化研究生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科研成果,分享选题背景与思路、科研过程反思、科研成果总结,构建、撰写学术案例,并组成学术案例课程。二是加强技术方法类课程。重点加强实验技术方法类、统计分析方法类课程建设。

3.完善研究生课程建设机制

完善课程建设相关制度。以学校制度建设年全面开展规章制度清理为契机,制定和完善研究生教学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落实学校、学院两级巡考制度。

完善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以能力培养和满足学生志趣为导向,改革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学督导评价和研究生评教相结合的咨询性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完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导师服务系统及时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

建立完善以教学单位为主体的课程改进、优化机制。通过完善项目申报制、共同责任制、过程评估制等来推进建立以教学单位为主体的课程改进、优化机制。

(韩鹤友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