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荆楚网】水产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庆祝武昌鱼命名六十周年

核心提示:“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一句词,俗称“武昌鱼”的团头鲂也因此得以声名大噪。10月16日,“团头鲂命名60周年纪念大会暨团头鲂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该领域专家就团头鲂产业发展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作出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

荆楚网消息(记者彭烨炜 通讯员何能)“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毛泽东脍炙人口的一句词,俗称“武昌鱼”的团头鲂也因此得以声名大噪。10月16日,“团头鲂命名60周年纪念大会暨团头鲂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该领域专家就团头鲂产业发展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作出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

据中科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介绍,“武昌鱼”是鲤鱼科里边舫属和鳊属几种鱼类的总称。三国末时,吴主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百姓不愿背井离乡,流传一歌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从此“武昌鱼”这个名称一直流传下来。

195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易伯鲁(后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入驻梁子湖,对鳊鲌鱼类进行专题研究后,将两种外形相似的鲂鱼区分开来,一种俗名三角鳊,另一种俗称团头鲂。后因团头鲂的种群规模庞大,肉味肥美,大规模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武昌鱼”逐渐成为团头鲂的代称。

近年“武昌鱼”不复当年鲜美的问题摆在了众多水生生物专家的面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告诉记者,包括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内的不少长江鱼类,在人工养殖时,鱼的密度高,亲本群体小,近亲繁殖严重,导致种群出现退化现象,性成熟早、抗病抗逆能力下降让众多专家头痛。

为提升梁子湖“武昌鱼”品质,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鄂州市水利部门的相关专家前往鄱阳湖、淤泥湖、石首老河等野生团头鲂主要分布的湖泊江河进行了初步资源调查并收集亲本,与梁子湖的驯养“武昌鱼”杂交。目前,鄂州市水产部门已在梁子湖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王卫民介绍,目前华农选育的“武昌鱼”已培育至第四代,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武昌鱼”的性状得到明显改良。肉质鲜美与鱼类的饲料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过去为追求产量,过度使用人工饲料致使鱼类质品质下降,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将产草量、蛋白量都较高的皇竹草作为“武昌鱼”的主要饲料,青精结合,鱼类免疫力得到增强。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武昌鱼 易伯鲁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