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武汉晚报】“本禹精神”接力到第十棒了

核心提示: “希望自己像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昨天,《有一种青春叫奉献——本禹和“本禹们”的爱心接力》新书发布会暨事迹分享会在华农举行。

本报讯(记者屈建成通讯员於琦张楚翘刘涛)“希望自己像火柴,点燃千千万万人的爱心”。昨天,《有一种青春叫奉献——本禹和“本禹们”的爱心接力》新书发布会暨事迹分享会在华农举行。

“上初中时吃不起好的,我就吃了三年的腌萝卜,考上高中后脸色就和腌萝卜一个色儿了。”徐本禹首先和在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因家境贫穷,上学时他受到过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他便告诉自己:“别人给我一口饭,我要给别人一碗肉。”

凭着这样的信念,徐本禹在食堂端盘子,在草坪捡垃圾做勤工俭学,每月工资有50元,他就把43元捐给山东费县的孙珊珊;第一次获得学校400元的贫困生补助,他把其中的300元钱捐了出去;作为《幸运地球村》嘉宾时收到田野和许弋辉的500元帮助,他又捐了400元……徐本禹在大学期间到底帮助过多少人,连最了解他的老师和同学都说不清,辅导员陈曙说:“他献过血,捐过骨髓。他做过的好事,我们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2001年,徐本禹偶然看到一篇吴道江在贵州岩洞搭建小学的报道,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也要为那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于是,在学校和社会的多方支持下,他踏上了前往贵州支教的路。13年过去了,从一个人的行动,到千万人的共同参与,至今“本禹志愿服务队”已有“十棒接力”。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安玥琦是接力徐本禹志愿服务的“第八棒”支教志愿者。谈及自己的支教经历,她认为惟有将“本禹精神”践行于实际行动中,大学生的青春能量才能更有意义地释放。

接过“第十棒”的“蜂蜜男孩”赵芸逸,和伙伴们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摩峰小学创建了网络课堂——阡陌学堂,通过网络将山内与山外、孩子与志愿者联系在一起。

参与新书签售的华农学生盛超雷特地跑上台请徐本禹在书的扉页写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现在读大二,毕业后我也想接过‘本禹们’的‘接力棒’,做无数火柴中的一员。”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