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三位校外专家做客微生物前沿论坛

核心提示:5月11日上午,中山大学Christian Staehelin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国强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余龙江教授做客微生物前沿论坛,带来关于微生物作用机理以及相关应用的学术报告。

Staehelin教授汇报
陈国强教授汇报

南湖网讯(通讯员俞晓鸣佀再勇)5月11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友国、何进及孙明的邀请,中山大学Christian Staehelin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国强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余龙江教授做客微生物前沿论坛,带来关于微生物作用机理以及相关应用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开始,由来自中山大学的Christian Staehelin教授作了题为“植物与根瘤菌及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的报告。报告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详细介绍了蒺藜苜蓿结瘤因子水解酶MtNFH1和相关几丁质酶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作过程中所扮演的植物防御作用,随后介绍了根瘤菌III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NopL、NopM、NopT在根瘤菌应对植物防御中的功能及机制。虽然Staehelin教授全程用英语进行汇报,但他风趣幽默的讲解还是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报告完毕后,Staehelin教授与到会师生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互相交流。师生们对Staehelin教授的报告内容均表示新颖独特,颇受启发。

随后,清华大学陈国强教授以“嗜盐微生物-即将成为工业制造的明星”为题对其研究进行了介绍。报告伊始,陈国强先从目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生物塑料生产加工的重要性。随后又将生物过程与化工过程进行比较,对这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了简析。其中生物过程的缺点在于耗(淡)水、耗能、过程不连续、发酵罐使用高规格不锈钢材质、粮食资源消耗、下游分离纯化过程及原料到产物的转换率这7个方面,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生物过程产业化的当务之急。陈国强以其所研究的聚羟基PHA(脂肪酸酯)合成生物过程为例,阐述他是如何筛选并改良嗜盐菌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其中利用嗜盐菌生存特性改变PHA生产条件,利用海水代替淡水,在高盐条件下既不需要蒸汽灭菌,又可节约淡水资源,同时利用低氧启动子及细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发酵提高氧气利用率,减少空压机能耗。在提取分离过程中利用“形态学工程”方式,如敲除minCD使细菌细胞成纤维状,敲除mreB骨架蛋白基因使细菌细胞变为球体且变大等新颖的思路很好地解决了菌体过滤的难题,使在座的师生深受启发。最后,陈国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蓝水生态产业”,强调了生物过程的优势,指出“合成生物学”即将带来制造业的巨大进步,并鼓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其中。

报告会的最后,华中科技大学余龙江教授以“资源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为题对他的科研团队的研究及相关案例进行了阐述。首先,余龙江对从事生物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理念做了阐述,并对课题组的研究进行了定位:“既要上书架,又要上货架”,这个理念给与会的老师及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解决生产和用户需求入手,先解决技术和产品问题,满足市场的需要,然后围绕应用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产品和技术升级,获得了非常好的研究和产业化效果。随后,余龙江教授分享了一些他的科研过程中的相关案例,例如紫杉醇产品开发和市场化以及合成途径解析,多不饱和脂肪酸DHA生产和基础研究,利用微生物生物技术进行清洁生产苎麻纤维及黄姜中姜皂素和皂苷的提取等。围绕以高产,绿色生态,中国特色为核心的生物工程应用,余龙江对其产业化进行了全方位的简析。

审核人:祁婧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柏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