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壮教授谈教学改革之思
“青椒”们认真听报告(供图:沈思琪)
南湖网讯(通讯员 沈思琪 王译文)11月16日上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吉林大学张汉壮教授做客我校“名师讲坛”,在逸夫楼B212会议室,以教授物理学学科的经验为青年教师们讲授“互联网时代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本期主讲嘉宾为张汉壮教授,吉林省高级专家,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力学课程研究会理事长。本期名师讲坛由理学院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我校40多位青年教师参与现场学习与交流。
MOOC中的因材施教
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理应是慕课。张汉壮从自己的角度言及慕课开放的体验。MOOC实现的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新思路。首先是慕课实现了优势资源的共享,针对优等生而言,无疑可以提供深度学习的空间;慕课给学生提供回放温习的机会,即使学生上课走神也可以弥补知识的遗漏,弥补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未听到的局限性。此外,慕课还起到提前预习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到课堂翻转。张汉壮认为,慕课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退出。相反,他认为:“上课是一种人人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是人机对话所难以取代的。”的确,学生在遇到问题寻求解答时,或是解答表述不清晰时,面对面的交流优势要远远大于与机器的对话。
物理原来可以诗意地栖居
就物理学这个学科而言,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反映这类课程太枯燥、太难学,在信息化时代,唯有教师主动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改变学生,才能力挽狂澜。张汉壮引用唐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物理学听起来深奥庞杂、用起来却能得心应手,所谓俯瞰是森林,近看是树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营造物理学远看如“森林”般的仪式感,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物理近前如“树木”般的熟悉感;物理物理,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做到见物讲理、以理造物,只会教学生演算题目,其结果注定是失败的。
张汉壮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他给力学一章命名“无形的力量之手”,光学部分的标题则是“人类光明的使者”。诗意的标题,深入浅出的讲授,正如“舌尖上的中国”带给食品科学冲击一样,张汉壮说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取得“里程碑式”效果,因为它打破了初学者学习深奥知识的心理壁障,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入手。
鸡与鸡蛋谁为先的问题
在现场交流阶段,张汉壮和青年教师们探讨了许多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务处陶艳红老师就如何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先后矛盾问题向张汉壮取经。张汉壮回答说:“教学和科研其实就是鸡和鸡蛋的问题,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确实令人为难。”谈到如何分配时间先后,张汉壮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他表示时代的发展给个人发展带来与日俱增的挑战,现在的解决办法就是组建自己的团队,如果没有团队协作,在任何方面都很难突破和取得成功。他以自己的团队建设为例,提出重点要筹划好方向和指导工作便能协调好科研繁重和教学开拓创新。最后,张汉壮指出,像鸡和鸡蛋一样,其实绞尽脑汁把两者的关系去分清孰先孰后没有必要,找到方法才是高效。
随后,理学院院长陈浩教授、物理系青年教师姚元根、邓海游、马成长、桂容等就学生评教、课堂教学管理等话题与张汉壮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理学院物理系易鸣教授主持报告会。“青椒”们认为,张汉壮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向大家介绍了“十一五”以来教育部关于本科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些做法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相关背景,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让青年教师对国家关于教育教学改革、本科质量工程建设、课程建设等相关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报告凝聚了张教授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的经验和心血,对青年教师启发很大,听后受益匪浅。
审核人:吴承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