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教授作报告
茶歇时讨论(供图曾哲政)
南湖网讯(通讯员丁夏莉 严琪琪)12月18日,为期两天的南湖大豆高峰论坛在我校基因楼报告厅闭幕。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专家做了相关学术报告。
首先论坛组织者李霞教授在讲话中表示,此次论坛众多大豆领域的顶尖人才一起交流,一定能碰撞出战略性和创新性的火花。我校大豆研究才刚刚起步,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得到业界前辈的指点,共同推动我国大豆研究的发展。
论坛报告上,农业部大豆专家组组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分析近百年来中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品种生育期、光温敏感性、株型、产量、品质、根系、抗病等重要性状的演变趋势,提出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分子育种策略。他说,“大面积种植品种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市场选择的历史产物,是目前情况下组合最好的,我们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缺点改良,把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有效结合起来,就像在高山上建高楼一样。”
针对共生固氮,李霞做了相关报告。她在报告中强调大豆共生固氮不仅对大豆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也影响间作、轮作及套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化,提出了三个决定大豆共生固氮效率三个关键因子,并阐述了miR172c-NNC1 模块调控大豆根瘤数量的分子机制以及miR393/miR167介导的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大豆结瘤的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三位来自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刘宝辉、夏正俊、孔凡江围绕“大豆花期是如何调控的”这一重要的科学问题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世界大豆研究会常务理事邱丽娟问道:“既然这几个基因已经研究得这么透彻,那能否做到让大豆想什么时候开花就什么时候开花?”他们回答:“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中国大豆研究会副理事长盖钧镒对刘宝辉、夏正俊、孔凡江集中力量攻克大豆生育期调控重要性状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提议他们要通过分析全球大豆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遗传差异,把全部调控花期的重要基因都分离出来,来解析大豆生育性状的遗传基础。
两天时间里,中国大豆分子生物学研究先行者陈受宜以及世界首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成者赵丽梅等人分别针对大豆抗逆、杂交育种、抗病虫害、功能基因解析等领域做了学术报告。
盖钧镒基于18篇学术报告,做了“创新育种科技驱动种业发展”的总结性报告。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峰会来促进不同研究方向的大豆科技工作者间的交流合作,将基础研究延伸成育种产业技术,为大豆种业发展做支撑。他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大豆产业得到发展我们的研究工作才有意义。”
审核人:李霞 李科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