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心灵导航 > 正文

陈东:从主流文化看中国人的价值取向

核心提示:4月20日晚,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主讲教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师陈东做客我校第二十七期国学讲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带来题为“从主流传统文化看中国人价值取向”的讲座。

南湖网讯(通讯员李天 王银)4月20日晚,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主讲教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师陈东做客我校第二十七期国学讲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大家带来题为“从主流传统文化看中国人价值取向”的讲座。

“国学的本质为人学,是生活的智慧,是以‘我’为对象,大家都是自己的研究的对象。”陈东说到。那么如何学习国学呢?陈东抛出了一连串问题:有无心中从未产生邪念的人?从未产生邪念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被称为圣人,那他的人生中没有产生过邪念吗?看着观众陷入深思,他解释道:“邪的定义不同,标准不同。一个人是否有邪念只有自己知道。”

由此,陈东与观众分享了学习传统文化以及做人的心法:诚。他认为,诚是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诚不自欺。子曰:“性相近,习相远。”圣人和凡人呈现出相近之处,人性相同,所以不需要装,需要真诚,“一个足够真诚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自知,知他人然后知天下,这就是‘诚则明’的道理。”他说。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是由自己决定的,那么中国人的价值抉择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陈东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回答了这个问题。

“人是万物尺度”,西方社会以人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对象为个人,进而价值观延伸为人权至上与神权至上,崇尚自由,因而才出现同性恋、独身、丁克等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则不同,老子曾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用语言来界定的东西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事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家指出天地是永恒的,把天地万物视为平等。但一般人则给万物划分等级,命名分类。中国文化中当人的思想境界到达一定高度时,天人合一,便没有了“自我”的概念。“人,与天合一”成为中国人的主流信仰,他说:“中国人是天地生的,西方是上帝造的。中国的“天道至上论”与西方的“人权至上论”是天道与人道的是两种不同人生价值观取向的体现。”

不同的思想决定了不同的行为准则,文化相互指责就会引发冲突。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念给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当今中国人缺乏信仰。

他警示道:“人应该坚守的行为底线,守住天道。不能将人道凌驾于天道之上。”在西方主流信仰对中华文明“天道与孝道”的挑战面前,应该从孝道反思“我是谁”。一个人是自己、父母祖宗、天地的三位一体,放任小我自我就会产生自私,只有看到天地大我、集体无我,才会有节制、有责任、有根系。古埃及、古罗马、古巴比伦等古文明就是没有节制地一味纵欲走向灭亡。

中华文明“文以载道”。陈东认为,没有什么文明是完美的,我们应该理性地认知文明的利弊,不要被别人的观念影响,要以永恒自然为准则,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文明。

审核人:韩伟

【链接】陈东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主兼任国家行政学院特聘教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师;曾任北京东方人管理顾问机构首席顾问。

1996年起陈东进入管理咨询领域;1998年起进行中西商业与管理实践的对比研究;1999年起进行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并行跟踪研究。2005年出版专著《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目前该理论体系及决策模型经企业实践效果验证,备受欢迎和推崇。自2009年迄今,陈东基于“传统文化系统解构与重构、中西文化比较与全球化”等角度,逐步着手撰写文言体系列研究著作《明儒》《明道》《明法》《治书》《人书》。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陈东 天道 邪念 特聘
    责任编辑:付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