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作物钼营养生理与调控技术”通过专家评价

核心提示:5月5日,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组织专家对我校胡承孝教授牵头完成的“作物钼营养生理与调控技术”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

南湖网讯(通讯员冷虹)5月5日,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组织专家对我校胡承孝教授牵头完成的“作物钼营养生理与调控技术”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会议在华中农业大学行政楼217会议室召开。我校副校长姚江林等领导出席会议,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的7名专家组成。会议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白由路理事长主持。

姚江林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专家们长期关心和支持我校科技事业发展表示感谢。他指出,我校微量元素研究历史悠久,在国内、国际植物营养学界颇具影响;学校高度重视微量元素研究,先后成立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去年由我校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中微肥创新联盟”。微量元素钼的研究始于1989年,“作物钼营养生理与调控技术”成果总结了1998年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上都获得了重要成果,他希望与会专家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成果、提高成果质量,推进成果的广泛应用。

成果第一完成人胡承孝教授围绕“小元素大作用”从立项背景到研究目标和内容,从作物钼营养生理研究到含钼新型肥料研发、应用,从技术关键、创新点到成果应用的效益分析等方面详细汇报成果情况。第二完成人孙学成副教授播放田间试验航拍视频讲解田间试验效果。随后,专家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询、提出了建议。项目组成员回答了专家提出的问题并感谢专家们的宝贵意见。

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系统性、创新性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面系统揭示钼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吸收利用氮磷的生理机制和研发作物含钼新型肥料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钼营养生理研究在国际上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建议项目组继续引领国际作物钼营养研究,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据悉,该成果由我校胡承孝教授牵头的植物营养与生态安全团队与河南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为联合共同完成,受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湖北省和企业项目资助,持续近20年,揭示了小麦、油菜、玉米、小白菜等作物钼与氮磷协同增效、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抗旱抗寒耐盐能力的生理机制,为施钼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提升农产品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国际上首次筛选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钼高效种质资源20份,并揭示其高效利用机制。

团队发表科技论文69篇,其中SCI收录21篇,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23名,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国际期刊《Annals of Botany》研究生论文奖1篇;形成“技术+产品”的作物施肥成果转化模式,研发、推广了小麦、油菜及蔬菜等含钼专用配方肥7个、钼素磷铵产品3个和叶面喷施型氨基酸钼肥、壳聚糖钼肥等肥料产品4个。在湖北、河南等地,团队累计示范推广含钼专用肥173.59万吨、水溶肥1356.33吨,施用面积5042万亩,增产效果显著;企业新增利润2.76亿元,农民增收13.83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审核人:胡承孝

责任编辑:耿甜甜、喻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