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陈宝生:以使命担当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核心提示:黄大年同志是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杰出榜样,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弘扬黄大年精神上做出表率、干出实绩,奋力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巨大鼓舞和鞭策,饱含对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重托与期待,对于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大年同志是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杰出榜样,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弘扬黄大年精神上做出表率、干出实绩,奋力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内涵。一是要有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担当。黄大年同志始终以祖国需要为最高追求,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突出贡献,承担起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和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知识分子“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二是坚守教书育人的本分。无论有多少头衔和职务,黄大年同志都不忘自己首先是教师,始终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尽教书育人本分。教书育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时刻不忘的对教师的叮嘱,他在多个场合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三是守住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黄大年同志把所有的热诚和才华奉献给祖国,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献给他钟情的教育科研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要求。

深入领会黄大年精神。黄大年和黄大年精神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沃土和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是时代的见证,是爱国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升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黄大年精神学习好、发扬好、实践好。一是涵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为将所学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黄大年同志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成为国家入选专家。他刻苦钻研,带领团队突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热爱祖国、至诚报国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要以他为榜样,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人民期盼,服务国家需求、勇挑历史重担,办好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二是弘扬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黄大年同志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试验班”班主任,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爱才惜才、为师为范的执着坚守。要以他为榜样,牢记使命、忠于职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三是培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为尽快缩小与国外差距,黄大年同志忘我工作,生病住院期间还在病房中与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别人建议他参评院士时,他说“这不是我的追求,我只想做更多事”。他的心中是“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的豪情,是“青春无悔、中年无怨、老年无憾”的洒脱。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忘我拼搏、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兢兢业业、心无旁骛的人生态度。要以他为榜样,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立足本职、踏实勤勉,勇于创新创造、大胆施展才华,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努力做到“四个结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弘扬黄大年精神,贵在融会贯通、持之以恒、务求实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将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学、作为整体悟,打通前后,融会贯通。二是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结合起来,深刻体会他们身上共同闪耀的精神之光,深刻认识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大力宣传弘扬教师典型先进事迹,让教育的天空群星灿烂,让优良的师德师风始终引领社会风尚。三是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专题学习、组织生活、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坚持学做结合,学在日常、做在平时,用黄大年同志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做合格党员、当时代先锋,彰显共产党人本色。四是与干事创业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照标杆查找在使命、责任和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激发奋斗热情,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全力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本文刊发于《求是》2017年第14期)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