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恒在讲解地外生命科学(通讯员蒋卓伦摄)
郭金虎在讲解生物钟部分(通讯员孙权摄)
南湖网讯(通讯员景怡澜张可欣)10月20日晚,微生物学家刘志恒、郭金虎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与我校学子进行地外生命科学与生物钟方面的交流。
具有多年地外生命研究经验的刘志恒首先从什么是生命谈起,并分析了孕育出生物的环境条件。他在此基础上依照“彗星来源说”和“陨石来源说”从太阳系中筛选出了生命适居的星球火星和土星。刘志恒认为,在火星土星上可以找到许多与地球上相似的地表环境。随后,他从水、有机分子和能量的多角度全面地向同学们展示了神秘宇宙的无穷魅力。除了太阳系,刘志恒还给同学们展示了太阳系外的奇妙宇宙。他认为,太阳系以外也可能会有生命体存在,关于外星人存在的表述也许并不是谣言。美国、俄罗斯曾经官方公布过外星人的照片,霍金也曾经发表过关于外星人的猜想。演讲的最后,他还向学生们介绍了如何探索地外生命的方法:参照地球上的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来寻找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体,或者通过探测生命信号的科学技术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地外的生命迹象。
郭金虎从法国天文学家Jean-Jacques Dortous de Mairan研究含羞草叶子对热和光产生反应的现象谈起,谈到了生物节律这一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从仓鼠在笼子里的跑轮运动的节律可以看出,仓鼠的活动周期小于二十四小时。针对大多数人对于为什么生物非要有节律的疑问,郭金虎认为节律能帮助生物适应24小时周期的昼夜交替环境,而研究节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时间和利用好时间。
当郭金虎问到现场同学们是否路痴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笑着点头承认。同部分人群的路痴症状相比,蝴蝶们迁徙时是如何在广阔的天空中把握方向呢?郭金虎解释称,这是因为蝴蝶有时间补偿的太阳罗盘,它们可以通过生物钟矫正方向。那么,人类的节律会因为外界而紊乱吗?早在几年前,科学家就通过研究北极的因纽特人尿中水及电解质在不同季节的节律特征时发现其节律弱、振幅低的特点,而这一现象其实是属于表观遗传学变化的结果。郭金虎分析道:“所有的生物节律都是生命对所在星球运转周期的适应。”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节律都已经恢复。
审核人:严文高
【人物简介】
刘志恒,198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学位。1981年起,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工作,从事微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中的多项课题研究。曾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近1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郭金虎,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生物钟调控的分子机制;极端环境下人生物节律的变化规律与机制。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生物节律分会专业委员。在《cell》《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