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校院企联动 探求新时代生命健康产业与人才培养之道

核心提示:1月29日,我校生科院联合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10家校友企业,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举办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讨会,探讨如何借助高校、研究院、企业三方力量,助力生命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超奇 李金山)生命健康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如何借助高校、研究院、企业三方力量,共同助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1月29日,我校生科院联合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10家校友企业,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举办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讨会,共同探讨新时代这一话题破解之道。

此次研讨会以“新时代、新业态、新人才”为主题,校长李召虎、副校长吴平、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及光谷生物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校友企业、学校办公室、生科院等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教师代表共50余人受邀共同参加此次活动。

实地考察:感受生物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态势

在光谷生物办常务副主任钱德平的陪同下,我校教师一行实地走访参观了光谷生物城创新成果展厅和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展厅内,通过现场讲解和视频观看,大家浏览了园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医学健康等板块的代表性技术转化成果。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生物技术、能无痛无创完整检查人体胃部六大解剖部位的磁控胶囊胃镜、用于肿瘤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利用仿生技术构建的小口径人造血管等创新性成果让大家赞叹不已。

随后,我校教师一行走访了武汉睿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家初创型校友企业。生科院校友魏君在英国获得发育生物学及干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后,第一时间响应学校“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创办了睿健医药。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探索者,其所拥有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技术目前已融资千万元。天问生物执行总监、生科院校友曹应龙2016年在生物城创业,从事水稻、棉花、大豆等作物的生物技术服务,目前公司年收入近千万元。

座谈研讨:讨论校院企三方联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座谈会阶段由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尚主持。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齐镇远希望研究院能够聚集华农等高校的科研力量,协同、联动做好成果转化应用,为孵化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研讨环节,来自生命大健康、基因组学、代谢分析、生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校友企业家代表就产学研一体化出谋划策,提出了担任企业家班主任、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支持创业实践项目、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共建产业园区等一系列建议。

“光谷生物城就是华农的产业园区”,钱德平在座谈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把园区内的2000多家企业做成与华农联合培养人才的平台、技术转化的平台、整合产业链的平台。”吴平在致辞中指出,行业的发展呼唤多方力量,学校要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在三方联动中采取积极姿态。她邀请在座的校友企业家们去课堂讲一讲,搭建协同育人的舞台,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乐于创业的精神,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化成教育的力量,分享育人的成果。钱德平为张启发颁发“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产业顾问”聘书,李召虎为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挂牌“华中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

深入探讨:共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

座谈会上,校友们分享了在母校求学的心路历程,表示在学校所学习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维代谢唐堂说,“自己做可以做得很快,但只有联合母校家人,才能走得更远”。合研生物石榴则说,“大学期间所学的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基础很扎实,这些理论知识在现在的创业实践中仍然能派上用场。”

张启发在讲话中指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健康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不仅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更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两个拳头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对产业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他鼓励同学们先创新、后创业,把科学变成技术,把技术转化产品,把产品推向市场,并希望学校系统设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生科院党委书记和希顺和副院长金安江分别从如何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人才的分类培养、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李召虎作总结讲话。他指出,2019年是学校新甲子的元年,面向未来,高校如何发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全校师生必须共同回答的问题,年轻校友创业家们对这些问题给了很好的启示。李召虎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院、企业家不断出题,提出需求,三方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寻求有效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在立德树人、科技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探索更多破题的办法与机制,促进共创共赢共享,为实现生物健康产业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审核人:金安江 和希顺

责任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