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三校学者做客“千问计划”:疫情下对生命的科学思考

核心提示:4月2日晚,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学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游富平和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陈振夏做客“千问计划”,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与我校师生一同在疫情下对生命科学思考。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宸莹 刘莉 学通社记者 曾一昕)4月2日晚,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结构生物学高精尖中心研究员李雪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游富平和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振夏老师应邀参加千问计划系列讲座,与同学云端共话疫情下的生命科学思考。

新冠疫苗的研究难点在哪里?个别国家尝试接种卡介苗(抗结核病疫苗),这其中的科学机理是什么?知晓病毒结构以后,相关科研工作应如何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之势牵动人心,疫情背后的科学问题同样引发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学子的关注。

游富平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他表示,中国在疫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将新冠疫苗与传统优良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进行对比讲解。他介绍,乙肝病毒是DNA病毒,变异性小,疫苗有效性高,而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相似是RNA病毒,其高变异性可能成为疫苗研究的一个难点。在游富平看来,通过注射抗结核病疫苗以预防新冠病毒可能是当前没办法时的办法,他还借此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天然免疫的记忆预防新冠病毒。

李雪明则向同学们科普了结构研究的两种方法。大分子的复合物多通过电镜来观察该复合物的结构,而小分子量物质则多通过结晶方式进行研究。他向大家介绍了新冠病毒的结构研究的两个方向:单独提取蛋白进行研究,或解析离子通道。最后他点明了结构研究新方向——直接在细胞中进行观察与研究。

陈振夏则从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如何通过演化生物学测定有关序列并绘制进化树来追溯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她说,溯源可寻找到病毒来源,从源头抑制传播,也可通过推导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式、演化速度、演化方向来设计检验试剂盒。她还分享了有关病人易感性不同、假阳性产生原因和特殊核酸结构的的相关研究情况。

三位老师还简单介绍了在疫情期间的科研与教学情况,并对同学们合理利用居家时间提出建议。陈振夏老师建议大家多阅读文献,根据新冠病毒相关科学进展理性思考,提出科学问题,并可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待开学来以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还可以在家学习演化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开拓视野。游富平老师则围绕自己所做的科学研究,强调居家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健康作息的重要性。

在提问环节中,一个同学以新加坡发现的病毒发生328bp的缺失为引,提出“为什么缺失可能意味着病毒的衰弱”的问题。陈振夏引导大家可以先了解缺失的是什么基因,再将基因指导表达的蛋白质与病毒发展相联系,进而推测该蛋白是否影响人对病毒的识别或减弱毒性。

生科1705班张欣同学提出了许多治愈病人检测后又显阳性的现象的问题。游富平回答道,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前核酸检测灵敏度不是很高,同时新冠病毒在人体各个器官都有发现,以及病毒本身进入到了一个不容易被检测的器官潜伏起来形成慢性感染等原因,游富平对原因一一阐释。

生科1701班的刘晓文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大呼过瘾,“老师们的分享干货满满,既让我了解了新冠疫情中的生命科学知识,也对如何开展科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今后能够多组织一些线上的访谈活动。” 生科1905班周丹丹同学则在活动后说:“听到了一些之前在新闻报道里看到的专家观点,在老师帮助下才明白了其中的逻辑,也使我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抽出身来,了解了学科的现实应用。”

据了解,此次千问计划首次采取线上访谈方式,参与观众是平时线下活动的4倍。今后将更多尝试线上访谈,用科学为学生导航。

审核人:陈振夏 赵小剑

责任编辑:谢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