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苏德超做客狮子山讲坛谈哲学的论证方式

核心提示:4月26日晚,我校第304期狮子山讲坛在线上开讲,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以“哲学家与杠精——哲学在表达什么”为题,畅谈哲学的论证思维与方式。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张钰 闫文蕾)4月26日晚,我校第304期狮子山讲坛在线上开讲,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以“哲学家与杠精——哲学在表达什么”为题,畅谈哲学的论证思维与方式。

“正确认识哲学家与杠精话语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分歧,从而将我们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在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苏德超围绕“哲学家与杠精的话语方式异同”“哲学的表达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中遇到杠精该如何应对”等方面带领同学们领略哲学的魅力。

苏德超以“濠梁之辩”“芝诺二分法悖论”典型哲学案例展示哲学家的话语方式,同时以王蒙的《雄辩症》中所描述的病人与医生的对话作为杠精的典例,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帮助同学们初步认识哲学家与杠精两者的话语方式。

“重点滑转、旁生枝节、指责对方”是杠精的话语特点。哲学家与杠精最大的区别在于,杠精逞一时口舌之快,哲学家则辨明道理,探求“说法”。谈到对于“说法”的理解,苏德超表示,“我们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说法’的基础之上,‘说法’对于生活十分重要。”

哲学与“说法”的关系是:哲学永远在寻找最后的“说法”,希望解释所有现象。哲学家之所以重视“说法”,是因为人们生活在“理论+世界”中,纯粹客观的世界对我们而言不可知。战争与和平、文化的冲突等现象皆与“说法”有关。苏格拉底曾告诫人们:“厌恶‘说法’,是世间最大的恶。”在出现分歧时,合理的“说法”能协调彼此的冲突,重要的不是不变的感觉,而是不变的“说法”。正因如此,哲学在西方被尊为所有学科发展的起源。谈到这里,苏德超提出:“操闲心,讨‘说法’,正是一切科学的开始。”

“说法”与审美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说法”。古希腊对于绘画的审美,画家冷军被称作“照相写生”的超级写实主义,欧洲中世纪“衰落”的如同“示意图”一般的宗教艺术作品……人们对于美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本质上是由于“什么是艺术”的“说法”的改变,随之人们对于“美”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艺术品的美的评判标准是多元化的,艺术品美的价值也在不断地随着人们对于美的“说法”改变着,正如毕加索在作品《亚威农少女》中试图通过绘画展现出由高维看低维的视角,作品也因此被视作人类对于立体主义的初期尝试而被奉为艺术瑰宝。

讲座结束之后,苏德超与师生进行了在线互动交流。

审核人:代金贵

【人物简介】苏德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弘毅学堂学部责任教授、副院长,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新内涵主义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语言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与后现代文化。

责任编辑:尹修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