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生物多样性的那些事儿”学术晚茶活动举行

核心提示:10月13日晚,“生物多样性的那些事儿”学术晚茶活动在倍阅书店举行。温暖明亮的灯光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姚家玲、赵毓、魏星三位老师与同学们共同遇见生物多样性之美。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诚晨 王昱儿)10月13日晚,“生物多样性的那些事儿”学术晚茶活动在倍阅书店举行。温暖明亮的灯光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姚家玲、赵毓、魏星三位老师与同学们共同遇见生物多样性之美。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它是我国的植物、动物王国,也是重要的世界基因库。峰会会标用大熊猫、孔雀等元素体现着我国作为承办方的地区特色和我国从古至今的生态文化……”活动在三位老师的娓娓道来中进入主题。

姚家玲老师介绍,我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自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相继出台多条政策,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此次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既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的重视,也是对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认可。中国正在成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引领者。她表示,有团结稳定、经济强大的祖国保护我们的物种多样性,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中。

“为什么要保护多样性?”“大熊猫这类濒危动物是否一直需要人类制造的摇篮,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各式各样的的问题,激发同学们不断思考。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赵毓老师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除直接、间接价值外,还可能有着我们目前无法估量的潜在价值。姚家玲则举出生物基因多样性层面在板栗和大豆防治疫病时的重要作用以及近年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运用。魏星解释说:“食物链形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的灭绝都有可能通过这样的网络放大,造成几何级数式的影响,后果远大于物种灭绝本身。”

“人类为濒临灭绝的物种建立摇篮,这种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孙智多问到。姚老师提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重大打击。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灭绝确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人为因素导致的灭绝也是存在的。对于那些因为人为因素濒临灭绝的物种,这样的保护则是必要和有用的。”魏星和赵毓以工业文明下物种迅速灭绝的现象和我国朱鹮保护的现状为例,对人类行为与物种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目标就是保障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公平分享资源。生命是平等的,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赵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到。“人类要做保护的主宰,而并不能做破坏的主宰,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在谈到相关话题时,魏星为同学们推荐了书籍《寂静的春天》,她谈到,此书主要分析了人类在工业发展后,应当怎样矫正自大的心态,又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在地球上生活。在分享植物生物学课堂和《狮山兰芷》一书编写时的趣事时,三位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发展个人兴趣,在将来岗位上运用所学知识,用行动为相关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铁尖油杉、金丝猴、二球悬铃木、亚洲象...近两个小时的学术晚茶,没有讲稿和PPT,围绕同学们现场提出二十余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老师们与大家一起畅谈聊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意义,以及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每位同学的心中。

审核:范金凤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