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三全育人”巡礼】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奏响“三全育人”协奏曲,培养一流“三创”英才

核心提示: 近年来,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政治引领,积极探索“三创”人才培养新路径,瞄准育人要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的目标,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格局,取得了较为丰硕的育人成果。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畜禽健康养殖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畜禽健康养殖教师团队(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近年来,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政治引领,积极探索“三创”人才培养新路径,瞄准育人要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的目标,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协同的三全育人格局,取得了较为丰硕的育人成果。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全方位涵育“三创”人才

学院创新形式载体,强化师生价值引领。策划举办老党员寻访、牧医故事荟等系列活动,引导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网络育人作为有力抓手,做好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依托“HZAU牧歌怡心”“医曲牧歌”等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党员自学互助,制作50余个优质微党课视频,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学生推送,弘扬爱党爱国主旋律。学院围绕“三全育人”基本要素和各个环节,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我国首位“养猪”院士、“瘦肉猪”研究先驱——熊远著教授在近20年里,走遍全省66个县市调研,带领团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培育出中国第一个高瘦肉率的猪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他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与养猪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培养博士40余人、硕士60余人,很多都成长为国内外著名养猪学专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畜禽健康养殖教师团队带头人陈焕春院士早在青年时候就立下了投身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初心。20世纪70年代中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湖北天门救治腹泻水牛。“永远忘不了那一幕,水牛病了,人们就用人力拉着犁头,”陈焕春说,“我那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家畜传染病研究,不让农民再这样受苦……”

我国首位“养猪”院士、“瘦肉猪”研究先驱——熊远著教授(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我国首位“养猪”院士、“瘦肉猪”研究先驱——熊远著教授(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身为“三创”教育的开拓者,陈焕春一直有个愿望,“希望青年大学生积极创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品种、新的产品。有了新的品种和产品还要创业,形成星罗棋布的产业和企业,解决更多人就业,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018年,“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三创’ 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学院育人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能创造、能创新、能创业的‘三创’型农业复合人才”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发展壮大我国畜牧兽医事业提供了重要助力。

陈焕春院士在第五届“焕春基金”奖教奖学金颁奖大会上讲话(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陈焕春院士在第五届“焕春基金”奖教奖学金颁奖大会上讲话(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陈焕春院士带头推进科学研究和校企合作,整合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他拿出了自己获评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100万元奖金作为引子基金,成立“焕春基金”,并筹资1700万元用于奖掖后学。陈焕春多次强调,在“人才立国、科技强国、产业兴国”中,人才始终是第一位的,应当构建新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培养出创新、创造、创业的“三创”型人才,打造环境优美、人类健康、生活幸福的全球农业生命共同体。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教、产教融合和实践育人,着力培养政治思想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引领农牧行业健康发展的时代新人。

聚焦“立德树人”实效,全员护航“三创”人才

学院积极探索构建全员育人的协同工作机制,创新育人方式,通过家长座谈会、线上线下家访、随堂听课等形式做好家校沟通、师生交流。调动专任教师、班主任、企业班主任、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家长等各类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各类育人主体的优势,凝聚起全员育人合力,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导学、促学、助学合力,护航“三创”人才成长与发展。

图4

学院学生在企业班主任带领下参观生产车间(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学院构建了一支“以校内教师为主,校外优秀校友、科研人员及行业企业高管为补充,国际国内相结合”的多元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院士等知名学者科研成果丰、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建立了一批杰出教授领衔、骨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的教学团队,指导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行“双班主任制”,为每个学生班级配备“企业班主任”,加速学生对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和理解。学院引导专任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涌现出一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代表。赵俊龙教授坚持“慧学”育人,强调“会”教“会”学、“博”教“博”学、“慧”教“慧”学、教“会”学“会”,倾力为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曹胜波教授继承发扬老一辈学人的育人理念和培养风格,强调在育人过程中的“年轻人要持续地脱颖而出”,他指导的一批学生已经成长为青年学术骨干。赵书红教授常说:“为社会创造价值是我们唯一的价值。”从教20余年,她有许多身份,院长、博导、教授、科学家、项目团队负责人,但是她最为珍视自己的教师身份,并将坚守好自己的“三尺讲台”作为自己重中之重的事。她一直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做青年学生思想和学业的引路人,为培养硕博士研究生殚精竭虑。晏向华教授16年来坚守育人初心,坚持 “专心、专注、专业、专攻”,把人才培养融入科技创新之中。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博士研究生胡军获全国高校首届“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他指导的学生中有6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和企业奖学金等荣誉。

赵书红教授在实验室与同学们交流(记者 刘涛 摄)

赵书红教授在实验室与同学们交流(记者 刘涛 摄)

学院教辅科辅团队积极创新实验教学形式,探索信息化实践教学融合模式,提升学生的规范性动手实操能力。由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范盛先研究员主持的“实践课程创新计划”课程《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成为我校首门通用性实验技术课程,课程具有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线上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过程考核与总结点评相结合等特色。所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以课前预习与技术实操相结合为特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晏向华教授指导同学做实验(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晏向华教授指导同学做实验(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学院在大学生日常思政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师生、关爱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搭建“牧医三人行”师生融乐平台,常态化开展“周四有约”“牧医读书俱乐部”“学科之美”等系列活动,邀请专任教师、教辅科辅老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咨询师、优秀校友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就大学生关心关注的话题进行分享和交流。着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红色教育,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为载体,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育人格局,实现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达到温暖人、教育人、引导人的效果。

图7

曹胜波教授在“师生融·话科研”活动中与同学们畅聊学术与人生(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构建“四合”培养模式,全过程培育“三创”人才

学院积极探索构建“知行耦合、师生契合、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的“四合”培养模式,聚焦育人实效,全过程培育“三创”人才。

知行耦合,学院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均践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更扎实、“三创”能力更强的行业优秀人才。坚持组织参加“雄鹰杯”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iGEM)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各级各类赛事,屡获佳绩,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平台。近些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院还积极创新校际联培模式,资助28名学生参加加州大学One Health短期线上课程,54名学生参加首届One Health世界青年兽医大会。师生契合,注重教学相长、师生同创,营造“三创”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组织举办“创新、创造、创业”高端论坛、“师生融·话科研”师生面对面交流会,构建新型师生互动关系。科教融合,努力将一流的学科、专业与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及时把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纳入理论和实践教学。每年超过90%的大学生进入到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进行“三创”实训,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数百余项。校企联合,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校企协同深度广度不断提升,形式不断丰富,教育平台不断延伸。学院先后与正大集团、扬翔股份等近30家企业签订了人才联合培养和奖学金捐赠协议,在学生实习实训、助教助学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学院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系统构建本研贯通,多学院师资共享,校企联合授课的课程体系和全产业链轮转的实践体系。聚焦卓越领军人才培育,设立“精英再塑专博班”校企联合定向培养兽医专业博士。拓展专硕培养路径,开设高级临床兽医班、生态与智慧养殖班、高级兽药创制班等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班。

学院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班开班仪式举行(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学院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班开班仪式举行(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学院通过创新协同育人机制,融通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构建“价值、研学、实践、发展”四大共同体等举措,全过程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牧”的一流人才,育人成果丰硕。2011年获评“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2019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获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预防兽医学系教工第二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持续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赵书红,“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陈顺友,“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生勾琴丽、孙慧莹等先进典型,毕业学生中涌现出为习近平总书记演示新冠肺炎病毒与免疫系统实验的“全国最美大学生”单思思,“全国劳动模范”、通过“做大养猪业,带富一方人”助力乡村振兴的企业家校友郑培坤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引领农牧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预防兽医系教工第二党支部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预防兽医系教工第二党支部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动科动医学院供图)

据悉,学院结合“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将党建育人作为政治引领工程、思想育人工程,正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工作触角,切实提高党建育人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持续探索完善本科生红色导师制度和研究生党支部指导教师制度,进一步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通过发挥导师、指导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思政优势,以“五个一”为工作机制、以“六项指导”为工作职责,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共同筑建理想信念根基。实现育人主体持续“动起来”,育人过程持续“活起来”,育人质量持续“优起来”,努力推动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果。

(通讯员 代金贵 汪楚琪 汪昱均 审核人 刘兴斌 )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