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书写诗意大学生活

核心提示:主题式写作、合作研讨、面对面批改……《写作与沟通》是一场智慧教学的探索,它不断推进着“师生融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2年春季学期《写作与沟通》的课堂教学已经落下帷幕,2356篇学生的说理文作为课程结业的作品,成为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理念更新的鲜亮注脚。

自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年的大学新生都会进行《写作与沟通》课程的学习。至今,这门被同学们称为“写沟课”的课程已经走过了三年历程。211名教师、129个课程主题、508个课堂、13695名大学生,这就是学校《写作与沟通》开课三年来的数字痕迹。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所大学推进“师生融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故事。

人总要在不同的生活场景、工作场合等人生时空际遇中有效地表达自己,沟通世界。所有的文字,都是跳动着的思想火花。读一段文字,是体验一段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生旅程,这段旅程你不曾亲自去走过,但作者却将旅程的意义传递给了你。你也可以通过文字,将人生的意义传递给其他人。也许你不知道,你的一段文字、一篇作品、一席评论正默默地影响着你的读者,带领他们走出感情的困惑、生活的失意、情感的磨难,给了他们温暖的感觉、生命的勇气、前行的力量。这就是写作,架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沟通桥梁。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积累,更是我们思想世界的反映,是我们锻炼思维、表达观点、改变世界的有效手段。哈佛大学开设了融合学术、道德、社会问题的写作课,每个学生进校后必修的一门课就是写作。诗人贾岛亦感叹“一日不写诗,心源如废井”,现在的我们,则更焏待“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以期文韬武略、笔墨生香,不断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与世界和谐共生,万物共荣。

诚然,《写作与沟通》课程并非教授文学性写作,而是以逻辑性写作或说理文写作为重点,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高挑战度的小班教学,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与素养,以期提升学生表达自我、沟通世界的能力。从盘古开天到平行宇宙,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柴米油盐到琴棋书画,一个个或有趣的、或深邃的、或宏观的、或微观的主题,组成了一个个主题式写作的“写作与沟通”教学课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一个主题都是“写沟课”课程组老师凝心聚智的结晶。

“写作与沟通”的课堂是一场智慧教学的探索,学生不再“排排坐”,老师也不再“一言堂”,师生共同构筑起情境交融的交流氛围。在课堂上,研讨式、项目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尝试使用,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自由探索写作主题的内涵及外延,在文献整理、综述写作、话题展开、说理逻辑、表达艺术等方面得以训练。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问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突破传统思维束缚;设计巧妙的时政生活、社会伦理、人文科技等主题研讨,一次次冲破同学们的惯性思维;随机分组的小组讨论,驱动同学们不断主动调整交流与沟通的技艺。

“写作与沟通课”的魅力还在于课下的“面批”,师生面对面进行文章的批改,面对面交流思维的展开和写作的逻辑。这一幅幅师生融乐的画面,展现了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以“亲其身、信其道”的教学智慧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精神、表达沟通能力。任课教师也在此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成长,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育。

《写作与沟通》,教授的不仅是写作技能和沟通知识,更有睿智的思维方式、人生的审慎思考和无畏挑战的坚毅。正如完成了最后一次课程作业的20级一位同学所感,从当初“带着一点抱怨来完成作业的”,到渐渐转变心态,痛并快乐着,不再把它当作“麻烦事儿”,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还有很多同学在经历着这样的“涅槃”,从初识的“轻松”,经过程的“痛苦”,终结业的“快乐”。这段课程的学习之旅,将成为同学们大学生活难忘而幸福的印记。

大学是最值得珍惜的一段人生时光。在这段绚烂的光阴里,我们会遇到很多老师,会学习很多课程,会阅读很多书籍、会完成很多作业、会参加很多活动、会得到很多很多的锻炼。一路我们也将探索知识,结识朋友,遇见爱情,经历痛苦与喜悦,锤炼品格与能力。那么,就让我们用文字来记录这缤纷的一切吧!“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再回头翻看时,定会不觉眼噙泪水、嘴角上扬、心潮澎湃抑或温情涌动。这,就是写作与沟通所彰显的生命力,它并非文字的炫技,而是真情的流露,是对世界的回馈,是隐藏在文字里的灵魂的香味儿。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就让我们从写作开始,从思想出发,与情相伴、与境交融,“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书写出自己精彩的诗意大学生活。

(本文作者系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 李大鹏)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