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我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齐聚狮子山,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了第三轮七校联合办学协议签字仪式。七所高校的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学位办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签字仪式。签字仪式由我校副校长李崇光教授主持。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第三轮七校联合办学正式启动,时间从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
校长邓秀新院士致欢迎词。他认为联合办学作为七校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探索,对于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新一轮联合办学中,如何进一步推进学校间的实质性合作,如何利用七校的科教资源,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的学习能力等,需不断思考和实践。
我校教务处处长江珩作了题为“共享优质资源,共创育人新模式”的报告,回顾了七校联合办学的历程以及2014年度七校联合办学工作。
签字仪式上,七所高校的校长(书记)和教务部(处)长分别签署了《七校联合办学协议》和《七校联合办学实施办法》。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院士宣读了《第三轮七校联合办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该成员由七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组成;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院士宣读了《第三轮七校联合办学协调小组成员名单》,该成员由七校教务部(处)长组成。
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邓立红对第三轮七校联合办学的签约表示祝贺。他提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七校联合办学启动时间之早、持续时间之长、实质性参与高校之多、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之高,均为全省高等教育改革树立了典范。第三轮联合办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七校协同育人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希望七校联合办学不断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协调发展,不断探索协同育人的新经验,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共同打造好湖北省高等教育的“名片”。
据悉,七校联合办学始于2001年,第一轮联合办学时间从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第二轮联合办学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七校联合办学的学习类型主要有选修课程、辅修专业和攻读双学位三种。七校本科生可在七所学校中选修课程,参加考试合格者,可认定学分;攻读辅修专业,修满25个学分,可获辅修证书;修满50个学分,可获双学位证书。
2001年以来,报名参加七校学习的学生近5万人,在国内地区性高校联合办学规模中处于领先地位。我校近3年,每年都有1100人左右参加辅、修双学位学习,最终获证比例为8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