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社记者段兴汉 图|学通社记者王晓丽)4月24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授受邀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李忠云主持,副校长高翅、李崇光等出席会议。
报告会开始之前,瞿振元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赞扬了我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乐于奉献、辛勤耕耘”的可贵品质。
报告会上,瞿振元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至今,教育体制改革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1977年——1985年是教育改革准备阶段,主要是拨乱反正,恢复文革前教育形态;1985年——1992年是教育改革启动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整和完善教育结构体系,以稳定教育秩序为主;1992年——2002年是教育改革深化阶段,主要是梳理和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共建管理体制。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逐渐从管理转向治理,开始迈入新阶段。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他认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的共识,但对教育教学改革重视还不够,教育改革要坚持体制机制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双轮驱动。二者好比生物学中“双螺旋”,要相互匹配,才能推动教育改革不断前进。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学生听到好的课,受到好的教育,分享改革的“红利”,成为教育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关于素质教育改革,瞿振元认为素质教育“区别于西方的独特话语,是中国的教育语言”,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宽广,是我国历史文化和教育实践的产物,最早来源于孔孟儒家思想中“三育六艺”学说,他通过中西文化、古今思想比较等阐述素质教育与西方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博雅教育(Liberal ArtsEducation)、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的异同,认为素质教育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要用共同价值观引领个人素质提升融入到民族素质提升。
关于教育创新改革,瞿振元指出,创新教育方法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第一,教育创新要重视“互联网+教育”,高校要深入研究互联网对教育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要进行大胆突破;第二,高校要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创新精神的培育、注重创新方法的传授;第三,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
课堂承载未来,教师引领希望。瞿振元表示,教育教学管理,“新”与“实”同等重要。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还要落实在课堂、落实在老师身上。
报告结束时,李忠云书记要求学校上下要对照大会报告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教育改革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瞿振元简介
瞿振元,1946年3月生,江苏启东人,1964年至197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94年至1995年,赴美国做访问学者。1995年起,历任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代司长、司长,高等学校司司长。2002年至2013年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第六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是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