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百家讲坛》主讲人于赓哲解密《资治通鉴》

核心提示:5月30日晚,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于赓哲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解密《资治通鉴》” 的讲座,阐释了《资治通鉴》中另一番精彩。

IMG_9928_副本
于赓哲解密《资治通鉴》

IMP7723
讲座现场

(文|校团委通讯员袁嘉晨 潘志杰 图|校团委通讯员 黄雷 学通社记者 胡远洋)5月30日晚,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于赓哲作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解密《资治通鉴》” 的讲座。

“没有历史,一个民族就没有了脊梁骨。”于赓哲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正史”的定义、《资治通鉴》的概貌、历史地位以及作者司马光的生平。他讲到,司马光的编撰初衷是“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例如范祖禹所编的《唐纪》,司马光将初稿的七百多卷删减为八十一卷,大刀阔斧又浑然天成。于赓哲认为,《资治通鉴》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它耗尽了司马光生命中最后的十九年。用生命编出来的书最有生命力。

于赓哲把《资治通鉴》同《新唐书》相比较,说明了司马光更为严谨的治史态度,较少的春秋笔法,不追求浮华的文辞。他说,司马光高度重视天文历数、礼仪制度、山川地理以及编撰前对年代的详尽考证,并注明了史料来源。他列举了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考异》(以下简称“考异”)中对年代考证、对史料取舍的实例,如在“唐高宗太子李弘之死”事件上采取“疑以传疑”的谨慎态度,进一步展现了其治史的严谨。同时“考异”也使许多佚书的片段得以保留。随后他补充,现有史料已证明太子李弘死于武则天谋杀。

于赓哲讲到《资治通鉴音注》一书。他说,这是元朝史学家胡三省穷尽一生心血所作,其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十分显著。《资治通鉴》的“胡注”与《汉书》的“颜注”(颜师古)并称中国史书注文典范。现在我们所读到的《资治通鉴》就是原书与“考异”和“胡注”的综合版。他认为,现在古籍出版鱼龙混杂,读古籍一定要注重读原文,并且注解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古文。

在提问环节,于赓哲强调传统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从咿呀学语起,我们就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审视传统文化就是审视我们自己。传统文化是一个变量,而能够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有其可取性的。”最后,于赓哲呼吁大家严谨对待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

【人物简介】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隋唐史的教学、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2012年12月,应央视邀请于《百家讲坛》讲授《狄仁杰真相》。2014年1月19日在百家讲坛开讲《发现上官婉儿》,结合讲座内容和新公布墓志对上官婉儿重新予以研究和评价。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