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起源于热带中美洲的墨西哥,其对温带环境的良好适应造就了其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作物。过去的几十年,研究者主要关注焦点在于包括玉米在内的作物的驯化改良,但物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过程在近些年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究其原因,研究物种的适应性不仅与生产应用息息相关,同时其往往在很短的进化时间内即可完成也引发了基础理论的各种假说和争论。迄今,结合多层次组学数据进行系统研究作物适应性过程还未曾有研究报道。
严建兵教授的课题组利用公开发表的368个玉米自交系包括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和表型组等多个组学的数据,系统分析了现代玉米对温带环境的适应性过程。研究估计了温热带分歧发生在距今3400至6700年之间,在玉米从热带向温带的适应过程中,基因组约5%的区域受到了正向选择。然而,玉米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不仅适应了美洲大部分温带环境,而且被广泛种植到全世界其他温带地区的呢?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认为,转录调控是玉米适应性进化的关键动力,不仅发现有2700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而且有至少389个基因所在网络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Molecular Plant》期刊六月份的Plant Genomics专辑上。论文的通讯作者为严建兵教授,博士生刘海军和王夏青为共同第一作者。刘海军同学应邀为该期杂志设计了封面。
(审核人:严建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