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友教授作报告
(文|水产学院通讯员王瑶图|水产学院通讯员王瑶 段静)6月30日上午,汕头大学李远友教授在我校水产楼109报告厅作了题为“黄斑蓝子鱼HUFA合成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及其饲料中的鱼油替代研究”的学术报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系罗智教授主持报告会,水产学院师生代表聆听报告。
报告中,李远友首先介绍了中国在2001-2012年的水产品产量,及淡水和海水水产品的产量构成,并提出了在海水鱼养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较之淡水鱼养殖业,海水鱼养殖业是落后的,养殖总量小,品种单一,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发植食性鱼类,而黄斑蓝子鱼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植食性海水养殖鱼类,与草鱼、大黄鱼、真鲷、石斑鱼相比,有营养价值高,但价格低廉的特点。
鱼类最特别的营养价值是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淡水鱼具有HUFA合成能力,海水鱼没有或者很弱,李远友发现蓝子鱼具有广盐性,他就思考广盐性鱼类的HUFA合成特性如何。另外,养殖的海水鱼类一般为肉食性鱼类、植食性鱼类很少,海水鱼HUFA合成能力缺乏或很弱是否与食性有关。他以蓝子鱼为模式鱼类开展研究,证明了蓝子鱼具有合成HUFA的能力,并且在蓝子鱼中首次发现和证明了海水鱼能够将亚油酸和亚麻酸转化为HUFA,且该能力在低盐度中要比高盐度中强。他的这项研究成果修正了鱼类营养学界普遍认为的“海水鱼没有合成HUFA的能力或者该能力很弱”的观点。
为了减少养殖的成本,李远友尝试将饲料中的鱼油用植物油代替,主要是亚油酸和亚麻酸,从生长性能方面看,植物油替代鱼油的比例可达到67%以上;但是当超过23%时,肌肉EPA含量无影响,但ARA、DHA的含量降低,即影响了肌肉的营养品质。总体而言,水产品饲料中用植物油代替鱼油,对鱼类的生长、饲料效率影响不大,但是对鱼肉的营养品质有明显的影响,肌肉中的HUFA含量会降低50%到65%。
最后,师生代表与李远友针对相关内容展开讨论。梁骁同学就报告中感兴趣的部分问了很多问题,李远友耐心解答,还夸赞其很善于思考,会挖掘问题!
资料链接:李远友,男,1964年生,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11月至2002年11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受聘为特别研究员。现为汕头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兼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鱼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水产养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在内的国家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多项;在包括国际顶级科技期刊PNAS (美国科学院院刊)在内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获得学术和科研奖励10多次,向世界基因库登记新基因序列19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
(审核人:李俊 罗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