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禹希望小学“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
感恩节特别活动
儿子眼中的爸爸,爸爸眼中的儿子
中秋节特别活动
志愿者陈丽在教各年级学生代表做广播体操
(供图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曾彤)“用不长的日子,做一件我们老掉牙时依然可以回味的事。”狮山脚下,莘莘学子匆匆走过大学四年,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毕业后暂别母校、深入基层,前往西部撰写永恒的青春记忆。2015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一行十五人,前往贵州、恩施两地的四所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他们远离科技发达的城市,走进平淡寡味的生活,用一腔热血为大山里的教育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教之路困难多留守现状引深思
深入大山,一开始多少会不适应。“直到8月来到建始县,我还是带着一种游玩的兴奋感。”支教队员张春晖说道。然而现实并非想象中那样。来到恩施摩峰小学的支教队员深感艰苦环境:没有标准宿舍,四人只能寄宿在村卫生所,山里蚊虫生猛,令人防不胜防,断水断电是常事。
而贵州为民小学由于是我校新开辟的支教点,学校条件更加艰苦,作为首届在此开展工作的支教成员,孙潇等三人面临着挑战,“路不通,信号差,没有网”让他们感到与世隔绝。但最让支教队员们心酸的是孩子们无法言说的穷苦。恩施摩峰小学的支教员周怡表示,学校修缮工作尚未完成,家离学校远的220名学生只能暂住在不通风的临时宿舍,环境恶劣和集体生活让感冒等传染性疾病极易传播,孩子们经常一块生病,“看着他们沾满泥土的脸上笑靥依然,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周怡说。
贵州箐山小学的一名三年级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失联,独居家中的三个孩子每天只吃白饭,令人堪忧。刘大鹏表示,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本禹希望小学五年级的黄承义父母早逝,而小承义依旧盼望着父母的归来,刘大鹏被他的一封“家书”深深打动:“没有文采,甚至语句不通,但足以震撼人心。”几次家访后,刘大鹏对学生的贫困感触颇深:“泥泞的山路,生平只走过这么一次,而孩子们却从出生到现在都是走着这样的路。”
改善措施取成效趣味活动受欢迎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的困境,刘大鹏倡导学校负责起儿童的饮食起居,同时刘大鹏的家访纪实通过媒体得到了社会关注,不少衣物从各地募捐而来。孙潇等人也在努力改善学习环境:手上磨出茧和水泡、但不知疲倦地为学生安装新的课桌椅;“全国扶贫日”时步行九小时探访留守儿童;中秋节在全校开启“蛋糕邦”活动,为孩子点亮愿望的蜡烛……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选择,队友漆雪娇说,来到深山做力所能及的事,尽情挥洒青春汗水,寻回最原始的梦与踏实感,这是她最正确的决定。
除了办学条件落后,大山里教学体系也不完善。位于箐山小学支教点的陈丽为学生学习意识不强而担忧。经过一番思考,陈丽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作业优秀奖励加分制度,并定期评比,学生中刮起了“攀比风”,学生开始注重作业质量并有意识地努力超越他人。“肃清学风”后,陈丽着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少年队巡查组”、“校园广播站”的成立深受学生追捧,也成了他们骄傲与努力的资本;广播体操的创立也让学生在课余加强锻炼,“每听到操场上学生们齐刷刷的拍手声,疲惫也会一扫而空。”陈丽说道。
支教亦支农授 知识亦授思想
“如若只是改变一时,我们如何改变一生?”孙潇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仅仅给予教育上的支援远不足以改变整个山区。只有让贫穷的大山富裕起来,才能真正改变其相对落后的面貌,发展农业成了必行之路。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孙潇等人有信心支农。
支教之余,他们成了“基层调研人员”。与镇政府沟通,孙潇等人了解到当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农户家养殖鸡、猪、牛等牲畜,但相对分散且数量少。许多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外出务工导致“留守”现象的产生。同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基础等各方面都制约着发展,很难迅速大规模推广某种经济动植物的养殖和种植。经过与校友、贵州省农科院专家朱国胜探讨,他们决定先进行基层调研,在返乡青年、勤劳农户中筛选部分有能力对象重点扶持,遵循“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方针,逐渐带领当地乡民走上致富之路。
孙潇等人通过走访和实地考察,发现当地有一些养殖规模成型的创业者和有强烈致富愿望的农户,“我们希望可以引入更好的技术和产业规划,与政府共同铺路,让他们做大做强。”孙潇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与当地政府、贵州省农科院还有母校建立合作,共同努力,让当地的农业发展拥有新起点。
陈丽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建设。她观察到村里的大多数女性早婚早育,甚至抛弃孩子远走他乡,酿成自己和下一代的悲剧。于是她先后举办主题为“规划人生,告别贫困”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活动。通过讲述真实故事和学习具有先进思想的作品,向孩子们传达着为自己负责、树立远大理想的理念。“很多学生听得很认真,虽然他们似懂非懂,但我觉得这次教育会像一颗种子,会在他们长大时发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现在武汉早已没有他们离去时那般炎热,最初的兴奋与紧张已不复存在,四个月的生活充满艰难与挑战,然而对孩子们的责任与爱如同冬日里发酵的酒慢慢积累着它们的份量。听,他们在说:“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可这些,终究抵不过遇到你们来得幸福。”
审核人:段兴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