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农业科研专家论道“问学斋”

核心提示:12月16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专家学者与植科院师生相约“问学斋”,进行了一场有关学术亦关人生的“论道”。此次活动分为植保与作物两个专场。

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2)
活动现场

杨德光教授的精彩分享【赵德鸿】
杨德光回答提问 (供图赵妍 赵德鸿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董昊霖 马雨薇)12月16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专家学者与植科院师生相约“问学斋”,进行了一场有关学术亦关人生的“论道”。

此次活动分为植物保护与作物两个专场。

植保专场活动于分子楼举行。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副所长张杰,研究员陆宴辉,各高校专家向文胜、马忠华、董莎萌等出席活动。我校植科院副院长刘秋红与师生们共同聆听了几位专家关于农业科研的讲解。

活动主要围绕各教授的研究经历、研究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展开提问。

当被问及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护保的影响、应对措施的问题时,陆宴辉回答道:“气候问题会影响昆虫的生命活动,而有一部分昆虫正是需要防治的对象。植物本身也在收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将给植物保护带来新的挑战。”据悉,植保领域已经将气候变暖、光污染等新环境问题纳入了专门的研究课题。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和教授对考研这一话题展开交流。马忠华说:“考研要考虑自身的家庭背景和自身的状况,一旦选择了考研,就要有做出一番成就的决心。”马忠华提到,研究团队欢迎对科学有兴趣、愿意奉献的学生,要真正做出一番成就,更需要拥有做研究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作物专场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淑珍,以及来自不同地区的魏兴华、单世华、陈凤翔、杨德光等专家,我校植科院教授胡立勇、马朝芝等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与学生们谈理想、聊科研,结合自身经历为学子们指点迷津。

在提问环节,针对我国玉米含水量大不易于机械化脱粒现象,杨德光解释我国已积极研发含水量低的玉米品种,目前取得一定成果,但育种过程需要时间,不久后,我国会自主培育出含水量低的玉米品种。植科院的张佳问道:“油菜和花生作为油料作物之间是否会在将来互相取代,它们的优劣如何?”单世华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油料市场现场、南北饮食风俗等方面,解释油菜和花生作为油料作物的差异性与不可替代性。

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如“能不能开发出一种不作为粮食而作为菜的大米?”、“水稻早育技术的适用范围”、“稻曲病在云南的发病情况”等,专家们从各个方面一一做出了解答。

来自农学1402的吴松果参加过多次问学斋活动,他说:“参加此次活动是要想了解最新的科学动态、与农学相关的专业前景,活动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受益匪浅。”

审核人:张贵礼

责任编辑:耿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