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教授 (供图|秦丁益)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石卓航 李楠)4月21日晚,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做客我校第197期狮子山讲坛,带来题为“全球危机与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研究报告。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多次遭遇经济危机,其中上世纪2、30年代的民国时期,发生了严重的白银外流,导致短期的通货紧缩和长期的通货膨胀,经济遭遇极大挫折,温铁军说,这次大危机,使得民国不得不在1935年前后开始推行纸币制,但并未起到关键作用。
最终土地改革的实施扭转了这一局面。所谓土改,即“耕者有其田”。“民国大危机最终由一个土改化解了,”温铁军说,“这是用传统方法解决了现代问题。”他表示,土改使农民回归了传统,割断了与城市现代经济的联系。温铁军谈到,民国发展的失败是由于过大规模的现代化,极大程度打压了乡村社会,脆弱的社会状态扛不住经济危机。
他总结到,民国时期遗留的危机在新中国得以软着陆的重要制度基础,恰恰是对乡土中国的回归,而不是人们想象的大步走向现代经济。
温铁军说,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原住民人口聚居地和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超大型大陆”,无法照搬其他殖民化大陆的制度,因此,虽然中国另辟蹊径发展经济,但若要在金融资本主导全球“竞劣机制”,向全球转嫁代价的格局下维持发展,需要朝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包容性增长”转变。
随后,讲座围绕“生态文明战略”展开,温铁军着重介绍了生态文明战略提出的背景。他表示,生态文明战略是在全球危机与中国“去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出和实施的。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应对中国现代化的危机可以借鉴古代中国“耕者有其田”的方法,缓解现代化过程中累计的矛盾,减轻政府和经济发展面临的负担。目前,这一策略成功运用于中国面临的生产过剩问题、经济发展中的三大差别问题及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谈起中国为何要在全球危机的情况下转向生态文明,温铁军解释,中国是一个超大型的大陆国家,拥有相对完整的地理资源与环境条件,这决定了我国转向生态文明的可行性,要着力将发展路线转向符合生态资源环境和人文社会可持续的建设方向上。
温铁军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经验,“发展生态文明需要21世纪全体中国人的努力,也应与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携手。”
人物简介:
温铁军,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国情与增长等领域。曾获中央电视台“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等荣誉称号。著有《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等著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