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现场 (供图李德荣)
南湖网讯(通讯员解建强任晓静)5月4日上午,“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分享会在我校人文楼M115报告厅举行。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江教授、红安县七里坪镇经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陈博威、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高科、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阡陌上行团队负责人赵芸逸四名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分享。团省委学校部和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分享会。
情系祖国 勤耕不辍
张江在德国学习工作了七年,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基于对祖国的热爱,张江选择了回国工作。在国内,他提出转基因抗虫作物新策略,提供了新的有效植物保护方法。
张江教授说道:“科学研究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只有不断攻破难关,才能积累经验升级。”难关重重,只有具备“啃硬骨头”的信念和决心,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回国后仅三个月时间,张江就牵头组建了全国最大的质体工程实验团队,新建450平米智能人工气候温室,确立了湖北省“质体工程”研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扎根基层 立信其身
陈博威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经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作为一名80后,硕士毕业后他告诉父亲想选择在基层工作的想法,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来到了红安县七里坪镇经岗村工作。工作一年间,他从一个皮肤白净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满面黝黑的村干部,他走遍了4.99平方公里的山湾角落。后来,他考上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而此时村庄里的公益图书馆项目初见雏形,他离开时打趣道:“来村里一年时间吃了那么多鸡和鸡蛋,不给村里人做点儿事说不过去呀。这是我给乡亲们的承诺,我还会回来的。”
带着对乡亲们“我还会回来”的承诺,博士毕业后,陈博威放弃年薪几十万的聘请和多个舒适岗位工作的机会,重新回到“故土”,成为全省唯一一名“博士村官”。“人无信则不立”,信义是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受到基层欢迎、获得群众认可的一把钥匙。回村之后,村民们常常把高考中考前的孩子带到陈博威面前聊天,陈博威在感受到被需要的同时,也有着深深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为母弃职 带农致富
韩高科是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一名80后。2007年5月,韩高科的父亲因病去世,伤心之余,韩高科下定决心回家陪伴母亲,好好尽孝。之后他放弃高薪与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开始创业。
十年磨一剑,他创立的“中时农”农业品牌凭借优质、时令、健康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他创建并实施的“农时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安全、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难题,得到省市级领导的大力肯定。“农时模式”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采取土地整村流转,让农户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公司以为社会提供无激素、无农药残留的农产品为己任,带领着一群80、90后大学生扎根于祖国的最基层,服务三农,架起农村与城市的桥梁。
辍学救母 义教乡村
赵芸逸是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阡陌上行团队负责人。2009年,因母亲突发脑溢血瘫痪,他毅然烧掉大学录取通知书,踏上打工之路,用稚嫩的肩膀与父亲一起扛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打工之余,赵芸逸没有放下学习,2010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我校。2011年,他走上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讲述自己辍学救母,卖蜂蜜凑学费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2012年他组建阡陌上行公益团队,建立农村老年儿童活动室,为山区募集15万余元物资,建立藏书两万余册的农家书屋。
从山中来,又回山中去。毕业后,赵芸逸赴西部山区支教一年,为当地募集社会物资,建立微机室,资助多名山区儿童,期间创办阡陌学堂在线支教项目,邀请院士、全国英模、著名节目主持人及国内外知名高校师生为山区学生视频授课,带领学生登上央视网络春晚舞台。
每一位获奖青年都用平凡的话语诉说着不平凡的追梦历程,向青年传递“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理念。在场的百余名同学就自身成长中的一些困惑向分享团成员提问,现场讨论热烈。
审核人:李洪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