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张献龙:以梦为马育学子 以苦作乐享科研(2)

核心提示:张献龙教授,我国棉花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数十年如一日在这片炽热的土壤上耕耘,以付出为幸福,得累累硕果。面对学生们给他提出的十个问题,予5000字的恳切答卷。他以坚定的背影,汇入茫茫田海;用执着的步伐,冲锋于科技前沿。关爱学子,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是他最真挚的诺言。

2.您在科研的道路上可以说是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这么多年的学术生涯带给您什么?您是自始至终就对您所从事的科研很感兴趣吗?

我在科研道路上从来没有过一路向前的时候,说披荆斩棘倒是有的,那就是磨难。我晋升为教授的前几年还招不到学生,因为没有“名气”。但我尽力培养好每一名学生,他们的成长也带动了我的成长。科研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也是逐渐积累和成长的。我90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那时没有科研条件,经费很少,经不起消耗,发一篇国内核心期刊都很难,直到2003年才有SCI论文的突破,尽管只有零点几的影响因子也很有进步感。一个人的发展关键要不断往高处看,这样才不断获取动力。2004年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上发表文章,算是向前迈出了一步;2006年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上发表文章算是开始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从2006年到2012年是一个积聚能量的过程,只发了一些小文章,没有太大发展,直到2012年在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文章,算是有向前进了一步。2014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标志着我们在棉花领域的研究进入了国际水平行列。

回顾科研历程,是一个以苦为乐的过程,对科研兴趣的不断增强也使我不断的忘记科研过程的辛苦,兴趣就是这样不断培养和保持的。如果说这么多年的学术生涯带给我了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在快乐的享受辛苦的科研生活,只有以苦为乐才能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3.您对您所教的学生满意吗?现在学生对学习普遍没有过多兴趣,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现代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普遍没有过多的兴趣,就是因为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其价值取向容易受到纷杂的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的时代,同学们应该学会甄别信息,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比较好的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大多数学生还是有明确的目标的,他们具有浓厚的成长和发展的欲望,可能有时有点急躁和浮躁,建议首先打好基础,在校期间学习是第一要务,练好基本功,不愁无处用。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是目标缺失,树立目标、付诸行动,才能真正成长。此外,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还需要老师、学生和思政老师的共同努力。

三农问题是我国将要长期投入建设的方面,学生利用寒暑假要积极主动的了解三农问题,只有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解决了,我国才能真正步入小康社会。如果同学们积极发现三农问题,投入其中,带着问题学习,就会有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企业家把资金投向三农,他们有远见,看到了三农的潜在商业价值。有的学生,有学农的也有非农的,毕业后到农业领域创业,说明一部分年轻人还是很有眼光的。

4.您作为大家心目中的“牛人”,有什么忠告给正在追逐梦想的我们?

首先我不是牛人,最多算一个平均水平的科研人员和一名普通的教授。在我心目中,施一公、张启发才算牛人,他们不仅是科学家,也是思想家,他们不仅自己的科研做的好,而且有高尚的修养,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但作为一名教师,我可以给我们的学生一些忠告,因为你们将来承担的责任比我们这代人更大。首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比如养成不浪费时间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习惯;第二就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要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思想的过程,一定防止不要让时间从自己的身边溜过。第三就是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是人一生都应该保持的一种能力。有的人对周围的事物不敏感,就很难从周围的人和事吸取营养。在是非问题上要有坚持原则的习惯。第四就是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可以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高兴,但不能为之骄傲或满足,满足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敌。

5.在执行自己的计划时经常有事情干扰,导致计划就没怎么完成过,您遇到过这种事么?

是的,目前来讲,科研、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社会活动经常是相互交叉的,有时是有影响的。但导致我大的计划搁浅的情况并不多发生,这与我的习惯有关。我在处理每一件事时总是强调提前完成,决不会推到最后一天。现在行政比较忙,科研上的事只要有时间就做,把预先设定时间要完成的任务有空的时候就抓紧做。提前完成任务有好处,可以继续思考,不断修正,能保证质量。

6.我认为现在学的东西和将来社会的工作脱轨太严重,将来要是工作也就是拿一个毕业证书,但其实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现在我们都很功利,为了找工作而读大学,您认同么?

这个问题就回到了我前面谈到的问题。大学不是做职业训练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的,但首先学生要有成长为社会精英的自我需求和动力,社会精英的第一要素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学生先有社会责任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是的,现在学的东西与社会需求脱轨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不是都脱轨,总体上学校、教师也在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但作为学生不应该仅满足于课堂学习,学校的学习资源是很丰富的,大学生应该有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意识。仅靠课堂是不能发展起来的,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创新和利用,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学习。课程学习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围绕课程加强课外学习和社会实践,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为了社会、为别人造福,而不是为自己生存,否则目标就太小了,读大学的价值就降低了。我们读大学,受到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为了为很多人创造就业岗位。我们应该成为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