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雷吉烽)6月2日上午,2015级拟转入公共管理学院的转专业学生复试在人文楼二楼教学工作坊举行。在这次复试上,公管院面试评委对19位大一学生临时增加了一个问题:你对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最想给老师提的一条建议是什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学生们在经过短暂的诧异之后,随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建议由于其当场性和紧迫性,多半出于学生的心声和第一反应。
多些师生互动,拒绝“灌输式教学”
在被临时调查的19名同学中,有12位同学提出了这条建议。他们表示,大学课堂不应像高中的“填鸭式教学”,单纯的知识灌输失去了大学本有的开放、自由的上课氛围。
“这种教学方式在大学显得枯燥无味,容易失去对新知识的热情。”闫子豪同学谈到,一些老师在讲台上独自对着PPT侃侃而谈,俨然进入“独角戏”状态,而没有在意学生的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反应。
陆云龙同学讲到,“其实有时我们听不太懂,但也难以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只能自己课后再去摸索。”师生间缺少适当的交流和沟通,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易点点同学认为,对于广告学、工程管理等实践性强的专业,应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更多实践下的亲身经历,才能让学生领悟到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其实在我校,已经出现了一些增加师生间互动的教学变化。“锋哥有约”是学生们口口相传、齐齐点赞的一个教学品牌。陈华锋老师每周都会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义务用QQ软件化为男主播,用视频讲课的方式为同学集中解答课后疑问。
行政管理专业青年教师姜庆志也是一位注重在课堂上互动的老师,他结合哈佛大学等名校的慕课视频和创新性小实验,在课堂上合理设置学生的讨论与交流环节,将相对枯燥的《政治学原理》讲得富有趣味而又接“地气”。
多抓课堂纪律,强调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玩手机,迟到、早退,将早餐带进课堂等一些违背教学纪律的行为经常看到,这不仅影响到了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也在学生之间造成了不良影响。
“我有时坐在课堂后排,可是后面的同学随意讲话、玩手机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我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杨佰川同学讲道。
据调查发现,大学自由自在的氛围,大学生求学心态的转变、自我认识不足、对未来发展的迷茫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些学生信奉“60分万岁”,认为大学不挂科便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些班级还出现了极端个例,某同学长期不来上课,蜗居在寝室,每天的生物钟与其他学生完全相反。
“像考试前两周进行突击复习的同学算比较优秀的了,有一部分同学都只花一两天的时间蒙混考试关。”刘泽同学说到,“关键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有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当中。”
王聪同学则认为抓上课纪律还是要由任课老师来解决,对于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可以经常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并要时常强调课堂纪律。
多突出重点,而非泛泛而谈
“有的老师上课过于单调,学生们很容易犯困。”刘辰欣同学认为少数老师授课内容过于空泛,缺乏新意。
部分面试学生提到了此类问题。缺少知识重点的反复强调,很容易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有时明明认真在听,却听不懂,甚至毫无收获。
而廖万宝同学则希望老师在讲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谈谈其它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的人文知识,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自己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导给学生。
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无论是理工科,还是人文社科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存在对某些知识点泛泛而谈的状况。然而大多数学生并不买账,他们希望教师能备好课,将重点突出,并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经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正如国家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做客公管院第八期教学工作坊时所说,“将一门课程上好考察的是老师的基本功,课程的内容好比一棵大树,需要老师进行高度的提炼和归纳,要抓住主干、核心、要点,通过高度精炼的语言表达、恰当的实例和适当的内容拓展,把核心内容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
据悉,国内不少高校都在进行新模式下的课堂探索,得到很多学生的好评。清华大学的完全翻转课堂,将师生的位置互换,学生充当老师;南京大学启动“三三制”改革,将学生培养分为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部分,赋予学生充分选择权,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自我规划意识。目前,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目标,启动实施“教改专项”,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突破师生交流乏力、学生学习动力与效果不足、课堂教学纪律松散等瓶颈问题。
审核人:王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