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吕瑞凯 贾浩洋)6月16日下午,校长邓秀新院士莅临植科院,为学院师生讲授“两学一做”专题党课,并传达“科技三会”会议精神、交流“两学一做”学习心得。副校长张献龙、学院班子成员、党员教师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党课。
邓秀新从自身工作经历谈起,分析了当前科研环境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差别,同时传达了今年中央“科技三会”的会议精神。他表示,本次“三会”的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从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本次会议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标志着我国的科技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会议吹响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第二,本次“三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会议认为目前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相对较为单一,预计未来科研评价将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创新性、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价值。第三,本次“三会”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他指出,未来的科研工作者要转换科研思路,做好自身定位,尽可能多地与企业合作,加大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力度,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造福社会。
“学习会议精神的目的是紧跟中央相关决策,及时调整思路,根本目的是促进学院更好地发展。”在谈到学院未来发展的问题上时,邓秀新如是说。他强调,“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他认为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对学科发展的一次全面“体检”,通过搜集和填写材料,来发现学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他希望在未来能通过有效办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规范的标准,在青年教师中形成“赶帮超”的氛围。
之后,邓秀新与党员教师代表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他认为,《准则》中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与传统文化要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一致。作为党员,不仅要学习党的知识,也要学习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邓秀新认为“民以食为天”,农耕文明是我们国家思想发展的起源。作为农业高校,更应该总结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人与天”“人与生物”“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了解“时宜观”“和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达到“应时”“取宜”“守则”和“和谐”的处世哲学。最后,邓秀新还就青年教师成长、成果转化等问题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至此,本次党课圆满结束。
审核人:魏友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